2006年的一個夜晚,家住長沙市嶽麓區望月湖街道岳龍社區的張茂斌接到了在公交車公司擔任調度員的妻子張麗慧的電話,說有同事在車上撿到了一名男嬰,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張茂斌立即說先把嬰兒帶回家照顧,結果這一照顧就是12年。
張茂斌帶著兒子軒軒在小區內玩耍。
張茂斌夫婦將孩子帶回家後,發現他時常翻白眼、流口水,目測8個月大的寶寶連頭都無法抬起來,帶到醫院去檢查後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重度腦癱!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家也沒有放棄,精心照料治療近4個月後,孩子病情有所好轉,因張茂斌和妻子工作繁忙,便按規定將孩子送到長沙市第一福利院。
那天,張茂斌和妻子、岳母三個人一起送孩子去福利院,離開時孩子大哭。回家路上,妻子和岳母娘也哭得不行。「回家後那幾天我們都吃不下、睡不好,覺得孩子太可憐了,實在是捨不得他。」張茂斌說。當時夫妻倆已有了一個小孩,但在家煎熬了兩天後,三人又去福利院辦理了收養手續,將孩子接回家,決定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取名為軒軒,希望他能夠茁壯成長,器宇軒昂。從此一家人共同擔負起了照顧軒軒的重任。
張茂斌在撫養兒子的同時積極為軒軒尋求治療,他們帶孩子遠赴北京、武漢、南京等多家醫院,求醫問診,只要聽到哪個醫院有成功治療腦癱的先例,不管路途遙遠也在所不辭。張茂斌是一名人民警察,夫婦倆每月工資加起來也僅夠日常生活開支,要撫養兩個孩子,還要帶著軒軒四處求醫,實在有點捉襟見肘了。
12年下來,張茂斌一家為孩子的花費僅治療一項就有二十餘萬元,病曆本都累積了厚厚的一摞。
12年來,每一天,張茂斌和家人都要幫軒軒用藥水泡腳,按摩;因為軒軒不能正常吞咽,每次吃飯都要慢慢喂;至今還一直在用尿不濕……在全家人的照料和全力治療下,現在軒軒的頭能直立起來,雙手手掌能夠伸直,右手還有一定的抓握能力。雖然不能說話,但具備基本的思維能力和肢體語言能力,能夠分辨出大人的言行舉止。每次張茂斌要上班軒軒都會哭,下班回來趕緊帶著他出去玩,「這孩子和我們有緣,雖然這幾年我沒買房買車,錢也沒攢下,但只要有他,就覺得有一種精神支撐,每天下班回來看到他笑就很放鬆。」雖然大部分的行動受限,但軒軒的內心世界卻豐富多彩。然而,隨著軒軒一天天長大,給張茂斌一家帶來的困難越來越大。今年56歲的張茂斌現在抱著軒軒下一趟樓都要出一身汗,他坦言再過幾年就抱不動了。
這些年,望月湖街道和岳龍社區為軒軒申請了救助費用,加上市裡的政策照顧,為張茂斌一家減輕了一些經濟負擔,但家裡仍然捉襟見肘。現在,他們全家的希望就是能籌到一筆善款帶著軒軒去北京治療,「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張茂斌堅定地說。
▌文:《金鷹報》記者 劉雙昀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