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之前去外地時,航班延誤了,深夜才到,一天沒吃飯餓了於是隨便找了家X堡王(這真不是廣告),點了一個熱狗。
是,就是廣告圖里長成這樣的熱狗——
然後我拿到手是這樣的——
(內心os:算了沒事至少還能看出來是個熱狗不是嗎)
然後我看見隔壁的小姐姐點了一個巧克力熔岩蛋糕,熔岩蛋糕,是的圖片上長這樣——
然後實物......
前方高能!!!!!!!!!!請確認握緊手機,嘴裡沒有任何食物!!!!!不然出現意外本人概不負責!!!!
長這樣——
為什麼廣告里的圖片和實物圖總是能差距這麼大呢?如果只靠PS的話也頂多調整一下色澤而已吧,為啥連厚度和食材都能在圖片上展示得完美無缺呢?
如此今天,我順便又要來揭秘一場廣告界欺騙消費者眼睛的內幕了。
一個殘酷的現實。別說後期怎麼狂P,或許就連食材都是假的。
我們拿到手的食物並不算是山寨的,反而正是因為它們是正常的食物,才看上去那麼真實....
因為用於廣告中的美食,可能都是假的。它們絕大部分都只是「食品造型師」花費數個小時創造的Camera Food,「相機食品」。除了用來擺拍,根本無法食用。
國外網紅頻道Blossom就用多個對比與製作過程,為我們展示了廣告中高顏值食物背後的真相。
比如
超級誘人的薄餅,層層疊放,糖漿光澤閃耀。
然而現實的薄餅看著就像被你家貓用尿澆過一樣。
真實拍攝時,裡面其實是放了硬紙板來增添高度,讓煎餅看上去有層次。
而且糖漿還根本不是蜂蜜,而是機油。因為機油不會被薄餅吸收,所以可以掛在薄餅上營造誘人的光澤。
給食物美顏不僅是攝影師的活,而且還是考腦洞和創意的。所以「食品造型師」這個職業應需而生的了。他們的騷操作,沒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別說機油紙板啥的,膠水、色素、洗潔精,只要能原本顏值一般的食物變得垂涎欲滴,他們就無所不用其極。
美顏第一招之「替代法」
比如,你看見的廣告穀物早餐圖片是這樣的——
現實——
那是因為,廣告里的穀物早餐中的牛奶,其實是膠水。
因為現實里你往牛奶里浸泡穀物時原料會沉到碗底,而且泡水後還會發脹變軟,看上去很不美觀。
所以食品造型師用粘稠的膠水就可以完美解決沉底和浸泡的問題了。
甚至更多時候,只需要把一個杯子墊在碗里.....
又或者,你看見的廣告雪糕圖片是這樣的——
現實——
那是因為攝影要用到聚光燈或者反光板,這樣一來周圍的溫度就會很高,如果拍攝冰凍食物根本不可能拍到完美未融化前的樣子。
於是,廣告里的冰淇淋球,其實是土豆泥。
如果是拍冰塊,就直接用塑料或者玻璃來替代。
包括你看到的蛋糕上造型端莊的奶油,
而現實是奶油非常容易變稀和變塌,於是食品造型師就直接用剃鬚膏來替代。
剃鬚膏與奶油十分相似,而且還不會化。
是不是看見廣告里的啤酒泡沫源源不斷爽氣十足?現實看著就像馬尿。
其實你洗碗的時候也可以。只需要在杯底加一點洗潔精,保證氣泡多又濃。
是不是看見廣告里的食物都熱氣騰騰治癒又溫暖?
只需要在後面放兩條熱水燙過的毛巾就行了....
最後我要說一個最過分的了......烤雞,別說烤了,完全就是生的拿上來擺拍。
美顏第二招之——「上色法」
廣告中的烤雞幾乎誰都看不出來它們其實是生的。因為真的烤熟一隻火雞差不多需要6個小時的時間,而攝影工作本身就已非常繁瑣費時,根本耗不起。
所以食品造型師有一種能讓生雞肉看上去像烤雞的辦法。用棕色的醬汁、苦味劑、黃色食品添加劑和洗潔精(我靠又是洗潔精)調製成了一種顏料,然後刷在雞肉表面,就能讓它看起來被烤過一樣。
所以廣告里的雞十分鐘就可以出鍋,現實你烤一下午都烤不出顏色。
以上,就是食物如何挑逗消費者眼睛的一些小把戲了。別以為商家是在特意給你偷工減料了,真給他們和廣告里一模一樣誘人的食物,他們也不敢吃。
算了算了,賣相不重要,好吃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