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機器人終有一戰?人類必敗的戰爭最好永遠不要發生!

@ 2019-01-12

一、麥肯錫報告揭開的冰山一角

機器人技術正在飛速發展。

在麥肯錫2014年公布的十二大顛覆性技術中,有一項是工業機器人技術,當時是這樣描述的:「更先進的機器人獲得了增強的感官系統、敏捷度和智能化水平,這種進步源於機器視覺、人工智慧、機器對機器通信、傳感器和制動器的進步。這些進步使得一些製造型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取代,包括越來越多的像清洗和維修這樣的服務性工作。」

工業機器人已經在很多地方取代人類了

麥肯錫並沒有把機器人的發展和影響說透,讓我們來推演一下。

從工作的角度看,即,僱傭人類和機器人的差別。機器人與人類相比,優勢是什麼?那就是機器人沒有感情波動,沒有疲倦,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工資,易於控制。它們可以按照指定的要求,一天到晚,以統一的質量、最快的速度工作,只需要定期保養、更換。一條好的機器人生產線,將會有比人類工人高得多的生產效率。

二、機器人要翻身,人類壓得住嗎?

機器人與人類相比,劣勢是什麼?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就是初期投資成本高,可能購買機器人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錢,僱傭人類只需要每月給工資就行,不用一次性投入那麼高。但放眼未來,機器人的成本下降是必然的,總有一天,從某些行業開始,採用機器人的成本會比採用人類工人要低的越來越多。

如果把眼光放得足夠遠,對於企業來說,人類僱工在機器人面前,將是無用的奢侈品,或者說浪費。

哪些行業的雇員會被機器人取代?操作上有規律可循的行業將首先被取代,如焊接、安裝、紡織等;其次,是人工智慧可以實現的工作崗位,這個範圍就廣了……

唯一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就是只有人腦能幹的那些工作,但這個範圍會不斷縮小,甚至最終會基本消失。從目前來看,某些科學研究、某些藝術創作、某些理論研究,是機器人不能勝任的。加上「某些」,是因為會有很多的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最終是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的。簡單舉一個例子,需要大量實驗,統計數據,從中尋找規律,然後通過更多的實驗來驗證,這樣的理論研究工作,機器人是可以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機器人最終有一天會獲得類似人腦那樣的智能,會形成自己的理論和倫理,《終結者》電影中的場景是可能發生的。

終結者不僅僅是電影那麼簡單

三、人類更應該考慮的,是自己怎樣才有未來!

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推演。

如果有一天,人類再也發揮不了作用,那麼,人類將成為機器人飼養的寵物。因為,所有的生產工作將由機器人完成,第三產業也將由機器人統治,所有的人類要做的就是享受機器人帶來的各種服務。人類的大腦會退化,人類將無所事事,那麼,人類的存在價值是什麼?機器人為什麼要一直養著人類?機器人的自發研究最終會發現什麼?地球上的統治者將變成機器人,而不是人類。一旦機器人決定拋棄人類,那將是人類的災難。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戰爭,人類的勝算很小。

因此,為了不被淘汰,人類將不得不和機器人在智力上賽跑,這與當前正在研究的腦科學密切相關,人類將大力開發大腦的潛力,利用各種植入晶片或者其他方式提升大腦的能力。通過提升自我,人類必須始終保持對機器人的駕馭,才能始終保持自己的主人地位。

人類改造自己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從這種角度上看,也許只有頂尖的科學家才不會被淘汰,人類社會註定將進入超級精英社會。未來的地球上可能不會有太多需要人類雇員的職業崗位。

從國家競爭的角度看,率先掌握了高端機器人技術的國家,將擁有絕對的優勢,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國家之間的競爭將更加表現為技術競爭、高端人才競爭,國土面積、人口規模等,將逐漸在國家間競爭中處於次要地位。

希望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戰爭永遠不要發生

關於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人類未來的關係,你認為是怎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