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中國使用餐具的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時期,用勺子的歷史約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雖然筷子的歷史不到三千年,但是筷子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日常生活中,筷子天天用,餐餐洗,可是專家卻說我們的筷子是要致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筷子這麼髒,全是黴菌在作怪
臨床上規定,用品表面的細菌群落數>每平方厘米5個,持續使用2年以上的木質筷子含菌落數為每平方厘米16.3個,如若筷子清洗不徹底,黃曲黴素、大腸桿菌等致癌病菌,可藉由筷子傳播,造成感染患病。在略為潮濕的環境下,使用時間較久的竹木筷子更易使得細菌繁殖。
細數筷子「兩宗罪」
一、引起腹瀉
當筷子已經不再是光鮮亮麗,而是油膩污濁的時候,仍然堅持使用這樣的木筷,當心自己夾到病菌。如果平時生活不注意筷子的清洗和丟棄,容易滋生大量的大腸桿菌以及其他黴菌。嚴重發霉的筷子還會產生致肝癌的物質「黃曲黴素」。
而大腸桿菌侵入腸道後,繁殖位置集中於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上段。此外,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會誘發散發性/暴發性出血性結腸炎,引起腹瀉,出現輕度水瀉,也可呈嚴重的霍亂樣症狀。
二、可能誘發肝癌
黃麴黴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明的「一類致癌物」,其毒性一般認為有致癌性,長期使用附帶黃麴黴毒素的木筷極大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肝臟出現慢性損傷,如肝實質細胞變性、肝硬化等。這些細菌通過筷子的接觸便會跟隨著食物進入身體,如果此時的你恰好身體免疫力低下,正是黃曲黴素突破健康防線最好的時機。
如何清洗木筷,遠離癌症殺手?
無論是木筷還是不鏽鋼筷,使用後必須及時清洗才不會染上病菌。但是木筷由於自身的特殊性更容易腐蝕和質變。眾所周知,家用洗潔精有清除油污油漬的功效,也能一定程度上阻止細菌生長,但它不是殺菌劑。相對而言,採用高溫殺毒的清潔方式更能破壞細菌生長環境,因為絕大多數細菌80℃以上的環境中都無法生存。
生活小常識就不再詳細拓展了,以下才是需要各位看官注意的:
·清洗後,整體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以防黴菌傳播、污染。
·與此同時,一定要選擇鏤空筷籠,防止積水,保持筷子本身的乾燥。
·在使用3~6個月後,發現竹木筷顏色變暗沉,應及時更換。即使有的不到半年,只要發現變色,也建議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