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怎麼知道,50億年的太陽是第二、三代恆星的

@ 2019-01-10

宇宙大爆炸

多數科學家都認可宇宙誕生在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經過推算,在爆炸後的短短3分鐘後,形成第一代恆星的「氫」和「氦」隨之而生,經過漫長的70多萬年演化出了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假如還有第一代恆星的倖存者,應是跟宇宙年齡差不多的百億歲「老古董」了。

太陽已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恆星

科學家們發現辨認恆星是第一代還是第二、三代最好的依據就是:恆星自身元素含量的丰度,一般第一代恆星都是輕元素含量高,他們只有氫和氦元素,因為宇宙初期只有青和韓元素。而後來的第二、三代恆星重元素含量比較高,如氖、鎂、矽、鐵、鎳……

第一代恆星通過超新星爆炸,將所有的物質拋灑到了太空,形成星際物質,為下代恆星提供更重的元素原料。而第二代或第三代或第n代恆星不管是什麼結局,無論是爆炸還是塌縮為黑洞,都不會將所有物質拋灑到太空。

太陽已有50億歲高壽,現在正是主序星階段的壯年期,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它主要構成除了氫和氦之外,通過恆星光譜分析,太陽還有相當部分的氖、鎂、矽、硫、鈣、鐵等69種元素。

因此太陽最少都是第二代,或是第三代恆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