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用又很難用的進階構圖法:框架式構圖

@ 2019-01-10

2019-01-09 jiangli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原本平淡無奇,很難引起你興趣的普通場景,如果你透過門縫、窗框、樹叢拍攝,就會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這就是框架式構圖的工作原理:利用視覺遮擋,創造透過門縫/牆上的洞 「偷窺」 的感覺,增強畫面吸引力。

在拍攝時留心觀察周邊環境,你可以找到許多可以用來搭建框架的元素,比如說經典的門窗、欄杆、樹叢、牆上的洞等;一些比較 「飄渺」 的元素,如雨雪、霧氣,甚至是非實體的光影,也可以充當框架。

框架式構圖很好用,也很難用。它能讓你的作品更有吸引力,但稍微不注意就會出錯,反而會毀掉你的作品。

如何用好這把 「雙刃劍」 呢?本文為您整理了框架式構圖的正確使用姿勢、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

1. 框架式構圖的常見用途

除了前文所述的 「創造偷窺感,增加畫面吸引力」 之外,框架式構圖還有許多其它用途:

在出門拍風光時,如果你遇上的是個萬里無雲的大晴天,拍出來往往是一片接近純色,光禿禿的天空,一點兒也不好看。

而如果你找到一片樹叢,把它作為前景框架,透過它來拍攝,就可以遮擋住無聊的純色天空,畫面效果會好得多。

有的畫面看起來會比較 「平」,缺乏層次,沒有空間縱深感和立體感。如果使用框架式構圖,可以為畫面增加一個層次,更有空間感:

當畫面中存在很多干擾景物時,利用框架可以實現對它們的選擇性遮擋,讓主體更為突出。

開大光圈虛化前景景物,再利用它構建框架,你就能把前景景物融入畫面,在增添某種特定氛圍的同時,又不會過於影響主體的表現力。

框架式構圖的用處很大,但它並不是什麼場景都可以隨便用的 「萬靈藥」,而是 「稍不注意就容易出問題」 的雙刃劍,要慎用。

接下來就為您講述框架式構圖的一些注意事項,請您在使用框架式構圖時務必注意。

2. 框架式構圖的注意事項

框架式構圖,救不了爛片

框架式構圖能有效地把觀眾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中的 「非框架部分」 中,確實可以增添 「略顯平淡」 場景的吸引力。

但如果你拍攝的照片本身就特別無聊/構圖不好/曝光不准/對焦失誤,再怎麼框架式構圖也無力回天。

框架式構圖,可以 「錦上添花」,把好作品變得更好;卻不能 「雪中送炭」,把爛片變成好片。

如下圖,漂亮的公園美景,配上框架後變得更吸引人;然而本身就缺乏重點又不美觀的雜亂場景,配上框架後照樣不好看。

在思考 「該不該用框架式構圖」 之前,請先思考 「這個場景值不值得我拍」;決定使用框架式構圖以後,也要把非框架部分當成一個獨立的畫面,進行恰當的構圖、曝光和對焦。

構框景物不能太難看

在進行框架式構圖時,除了考慮 「是否吸睛」「是否突出主體」 之外,還要注重畫面的美觀與否。

受到拍攝條件所限,有時候,用於構建框架的景物並不是很好看,可能會影響畫面的美觀程度。我們來看個例子:

如上圖所示,框架式構圖 「吸引視線」 的作用發揮得很好,但構框景物——一片斑駁的舊牆卻並不好看,占據過大比例會影響畫面整體的美觀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考慮減小框架部分的畫面比例,或虛化框架,畫面整體的美觀程度就會提升不少:

如果是從昏暗的室內往外拍,構框景物很可能會變成全黑,這個問題就更值得注意了。

相反,如果是比較漂亮的構框景物,多一些也是無所謂的。

構框景物不能 「喧賓奪主」

框架式構圖,本質還是用構框景物來襯托主體。如果構框景物吸引的注意力比主體還多,那就是典型的 「喧賓奪主」 了。

比如說,當構框景物種類多,關注度高,畫面比例還比較大時,就很容易出現這一問題:

只使用單一種類的景物作為框架,並控制它的畫面比例,或選取關注度高的主體(比如說人),就能避免這一問題。

另一種常見的 「喧賓奪主」 的情況,就是從較暗的室內往室外拍時,由於光比很大,構框景物容易剪影化。

在這種剪影化的狀態下,如果構框景物的形狀比較奇異,往往就會吸引過多的關注度:

最後還要提一句,不要濫用框架式構圖。看見門窗、欄杆和樹叢就想玩框架式構圖,這種行為是大錯特錯的,拍攝效果未必會更好,而且還會讓你形成思維定勢,限制你的創造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