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找不准穴位的灸友看過來,這裡有一個小方法非常好用

@ 2019-01-09

大家都知道,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炎止痛,它具有很多中西藥不能替代的功能。

艾灸穴位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施灸效果。那麼,如何做才能幫助非專業施灸人員最大化實現艾灸效果呢?

事實上,當我們穴位找不准,並且不清楚配穴灸什麼穴位的時候,我們可以多灸患處!也就是常說的「 阿是穴 」!

艾灸患處的重要性

在實際施灸過程中,我們的誤區是:

常常覺得取穴治療應該是最佳的治療方式,但是有時候患處艾灸可能比取穴治療效果還要好幾倍。因為這相當於患處直接給藥,患處直接受益。

艾灸很簡單,用艾灸治療疾病,穴位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要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疾病,知道生病的位置,這裡才是你艾灸的重點。

至於生病的位置,大家一定不陌生。

就像有的灸友說,當他咳嗽得非常厲害時,於是馬上艾灸喉嚨的位置,艾灸20多分鐘,馬上見效不咳嗽了。

當你患有咳嗽時,大椎、頸夾脊穴和天突的位置,加上喉嚨這一片,都應該是艾灸的位置,當你艾灸這一片位置後,你會覺得呼吸順暢。

這些位置,不僅可以治療咳嗽,咽炎也可以這樣治療。所以說,艾灸很簡單,只要你知道患病位置,基本上對著病灶艾灸,或把病灶包起來艾灸,就是前後夾擊艾灸,這樣,也會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正所謂:治療疾病「不求孔穴,但求方寸」。說的就是你可以找不准穴位,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患病位置。

其實,艾灸在古代應用就很普遍了,它應該作為一種人人皆知的養生祛病療法,容易操作。也不是說一定要照著書本,嚴格按照穴位來施灸,有時候跟著感覺走也很重要。

比如說,你坐著艾灸,一定會熏到你的眼睛。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選擇躺下,完全暴露喉嚨位置,然後手持艾條熏灸,這時候煙往上走,就不會熏到眼睛了。

再如,有時候我們給小孩艾灸,很多人艾灸不到喉嚨的位置,因為小孩不配合。除了給小孩熏灸大椎、肺俞外,可以讓他躺下,這時就可以灸喉嚨和天突的位置了。

找穴不准?無需多慮

艾灸通過燃燒艾條,會產生短紅外波,藉助這種紅外波的良性刺激,艾灸才會有效。

因為這種短紅外波的發散性的,所以艾灸是對一片區域進行的能量覆蓋,而不僅僅是一個點。

從目前大家的日常艾灸來看,無非是懸灸和隨身灸兩種,艾灸能量的作用方式都是發散性的,尤其是隨身灸的覆蓋面更廣,所以只要有效覆蓋到該穴位即可。

如何找穴位?離穴不離經!

人身上的穴位,並不是在固定的地方。

比如關元穴,就肯定在人身上肚臍以下三寸,然後你用手量出那個位置就肯定是關元穴——其實這是現在人的誤區!這是把書給「讀死」了!

每個人的穴位都被黃帝內經標註好了,其實是很精確的,只不過每個人的具體穴位可能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的成長經歷、個體不同,所以穴位可能不會一模一樣。

找穴位的具體方法是:

1、首先在書上或者網上查出要灸的穴位的位置,如果有興趣深入鑽研的可以買一個經絡小銅人來研究。

2、活用手勢,在身上量出精確的位置。

3、用點燃的艾條在身上的那個位置上面動作小一點,左動動,右動動,上動動,下動動,具體範圍不要超過1厘米,來回找,找到能發動「傳感」的具體的地方。

也就是放到這個地方,感覺到「不僅僅是這個皮膚燙熱,而是其他地方也開始熱了」。找到這個地方之後就可以開始放在上面灸了。

穴位常常更加敏感!

除了利用身體的標誌物、手指測量距離的方法來採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尋找、探測感覺。

一般來說,穴位所在之處,更為敏感,當身體出現異常時,穴位區域也會出現異常。

用手指按壓,感覺異常的地方就是穴位:

用手撫摸有刺癢的感覺;

用手指按壓會覺得酸麻脹疼;

手指按下去感覺有一個硬結;

穴位上有斑點或者此處皮膚的顏色與其他處不一樣;

摸上去跟周圍皮膚有溫度上的差別,這種差別有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按下去,手指的感覺很空,好像裡邊沒有東西存在.也沒有彈性。

以上就是想告訴廣大熱愛艾灸的灸友們,不要因為不會找穴就放棄艾灸,可以試試艾灸患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