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戰場上,航空母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航母的出現,迫使曾經不可一世的戰列艦退出了大洋。在二戰後,各國紛紛研究克制航空母艦的武器裝備。由於航母本身造價太高,同時對工業水平要求也極高,因此全世界有能力自主研製航母的國家屈指可數。為了應對航母的威脅,人們開發了不少反航母的武器,其中就有陸基反艦飛彈。
而在反艦飛彈領域裡,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可以說是最成熟的陸基反艦飛彈,長期以來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然而近期,法國海軍的將領居然發表看法稱東風反艦飛彈發揮不出作用,否則為何中國還要造航母。
發表這個觀點的法國海軍將領名叫普拉扎克。他在近期的國防委員會質詢活動中,談論了他對反艦飛彈的看法。普拉扎克將軍認為,東風反艦飛彈並不能真的打擊航母,如果它真的如此強大,為何中國還要研製和列裝航母。這位法國將軍的話,表面看起來有點道理,其實漏洞百出。
雖然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反艦飛彈,但反艦彈道飛彈這個理念並不是中國提出的。蘇聯和美國最早提出了這個觀點,並且進行了研製。受到當時技術條件和其他通信技術因素的限制,美蘇都未能研製出一款專業且成熟的反艦彈道飛彈。但反艦飛彈的技術理論是比較可靠的,反航母的能力也是無需懷疑的。
東風反艦飛彈雖然具備很強的反航母能力,但有了飛彈,依然可以繼續發展航母。研究飛彈和發展航母完全是兩回事,它們既可以互相補充,同時也可以構建出立體多層次的戰術體系。法國將軍口中的「發展航母就說明飛彈不行」的說法明顯不夠嚴謹,思維邏輯存在漏洞。如此讓人無語的言論,出自一位上將之口,確實有些尷尬。
中國的反艦飛彈東風21D問世後,立刻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從起初的質疑,到現在給它起名「航母殺手」,說明了東風21D的實力足夠承擔起一款反艦飛彈應有的能力和任務。根據公開媒體的說法,東風21D的射程大概是1500-2000公里,彈頭具備末端機動的能力。此後中國又公布了東風26中遠程反艦飛彈,使得東風飛彈大家族裡的反艦類別再添一員大將,完善了反艦飛彈體系。
反艦飛彈是一種典型的非對稱反航母武器。相比於航母的高成本和高維護費用,飛彈的性價比明顯更好。但發展飛彈的同時,航母的研製工作依然要進行。航母是一種移動海上平台,具備在遠海大洋機動作戰,控制局部海域領空的能力。飛彈是無法執行這些任務的,因此不僅要擁有具備區域拒止能力的飛彈,還要擁有執行海域作戰任務的航母。兩者互相配合,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方式上豐富反艦作戰的手段。反艦飛彈和航母不存在任何矛盾,是非常好的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