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也要「適可而止」,8個表現提醒你鍛鍊過度了

@ 2018-12-30

鍛鍊過度的異常信號

1、噁心嘔吐

在排除消化系統疾病原因後,如鍛鍊時或鍛鍊後噁心,多數是由於機體運動過量、缺氧造成的。

鍛鍊者應放緩節奏,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

2、頭痛頭暈

運動中或運動後都不應有頭痛感,若出現此種症狀,應停止活動,進行心肺功能檢查。

除開始練習某些旋轉動作外,都不應出現頭暈,若持續發生,是腦供血不足的信號,要及時進行腦血管系統和頸椎方面的檢查。

3、胸部不適

如果鍛鍊過度,前胸大汗,同時伴有氣短,可能是心臟受影響的信號,應立即停止活動。

若感到火辣辣地疼、胸悶等,可能是血管阻塞,導致流通到心臟的血液和氧氣減少,即心臟病或心絞痛發作的徵兆,建議馬上去醫院。

4、精神疲憊

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抑鬱和焦慮,但過度鍛鍊反而會加劇抑鬱、暴躁和喜怒無常。

如鍛鍊後感到身心俱疲,最好及時自我調節,減少運動量。

5、四肢無力

四肢無力感一般活動後休息15分鐘左右應有所恢復,如果持續數日,可能是脾受損的信號,若伴有胃脹不適,更應減少運動量。

6、喘息氣粗

鍛鍊時的氣喘現象很常見,但遇上輕微活動就喘、休息很長時間還不能恢復的情況,可能顯示肺功能不佳。

7、關節疼痛

運動結束後關節疼痛超過30分鐘該引起注意。若疼痛發生在關節或關節附近,並有關節功能障礙,應考慮韌帶是否拉傷。

8、肌肉酸痛

剛開始鍛鍊者、長久停止鍛鍊又恢復者、變換新鍛鍊內容者,都會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屬正常現象。但如果肌肉持續酸痛,要檢查肌肉軟組織是否受損。

選擇運動前,鍛鍊者最好去醫院的運動醫學科進行評估,根據自己的心肺功能情況,制定適合自身條件的運動類型及運動量。

選對鍛鍊時間很重要

早上鍛鍊:太陽初升後

太陽升起前,光線不明,氣溫較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鍛鍊易摔倒或受涼,體質較弱的人可能誘發感冒、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

晨練應在太陽初升後,並注意保暖。晨練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為最佳,注意進行一些協調性和柔韌性的運動,像慢走、做操等。

忌空腹鍛鍊

清晨空腹時血糖濃度低,再加上運動,人會覺得頭暈乏力,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情況。若繼續運動,可能會造成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空腹運動還會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建議清晨鍛鍊前,先喝一杯蜂蜜水或吃香蕉、餅乾等易消化的食品。

若在運動中感到頭暈,應慢慢停止動作,平穩心跳後,喝一點含糖飲料或吃能量棒類食品。

晚上鍛鍊:飯後半小時至21點

飯後立刻下樓「消化食」很傷身,晚上鍛鍊最好在晚餐結束半小時後再開始,以免影響消化吸收;21點之前就該結束,以免影響睡眠。

如果身體不適,或者過度疲勞睏倦,就不要勉強自己鍛鍊。

記牢「飯後鍛鍊時間表」

1.飯後半小時,體內血糖開始上升,此時可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

2.飯後1小時可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等;

3.飯後1.5~2小時,可進行常規的大強度體育鍛鍊。

4個鍛鍊錯誤最傷身

1、不做拉伸

運動前後都要拉伸,特別是運動後,否則容易加重關節和肌肉疲勞,久而久之形成運動損傷。

拉伸練習時間至少要保證10分鐘,或者約為運動持續時間的1/3。

2、動作不準確

常聽說的「跑步傷膝」就是動作不標準造成的,只要動作標準、運動負荷合理,運動傷害是可以避免的。

3、不循序漸進

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從較低強度(微微出汗)、短時間(約10分鐘)、長間隔(每周運動2~3天)開始,逐步提高強度。

4、不長期堅持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達到鍛鍊效果,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運動能力等,確立一個能實現的鍛鍊目標,長期堅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