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打著民主旗幟成立政府! 俞小珊:和換了名的巫統沒兩樣。

@ 2018-12-29

(古晉29日訊)砂人聯黨中央宣教秘書俞小珊表示﹐希盟成立時打著民主、各族平等的旗幟,但是上台執政後卻變了另一個樣。尤其是土團黨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馳,越來越向「種族主義」靠攏。

俞小珊今日發表文告指出﹐領導希盟的土團黨毫不掩飾它馬來人至上的思維,越來越像過去敦馬哈迪所領導的巫統。如今只是換了一個黨名,但骨子裡是一樣的。他稱﹐土團黨主席慕尤丁在該黨大會上就公然提出了新土著議程,令人警惕。慕尤丁對「土著與其他族群」的收入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差距比喻,即如果施行平等原則,則「其他族群能獲得10令吉,土著只能獲得1令吉」。這裡的「土著」當然是指馬來族。這個比喻存在嚴重的族群貧富不均論,把「其他族群」劃歸為富有者,而「土著」(或馬來人)是貧困者,因此後者必然要獲得更多扶助。這是合理化希盟落實各族不平等政策,為國家扶助馬來人的權益作了清楚的劃分。他表示﹐希盟領袖這種思維框框下治國,可以預見,政經文教各方面都會先考慮到土著與其他族群的「不均」而實行不同的政策。 ?「人民不要忘記馬哈迪第一次在位時所推行的惡名昭彰的新經濟政策,造就了今天多少富可敵國的土著企業家,卻扼殺了多少在不公平環境下的其他族群的機會。」「在數十年新經濟政策的運作下,今天土著加起來的財富已遠超過華族所擁有的財富。而許多中低收入的華族仍然在社會底層掙扎著生活,仍然要為開學時孩子的白鞋換黑鞋第開銷皺眉頭。」他指出﹐作為執政的希盟領袖,並不是以貧富作為扶持的標準,而是以族群來區分扶助的對象,說明土團黨並沒有走出馬來人至上的種族思維。「其他旅群」極可能被邊緣化,這對造就馬來西亞繁榮,貢獻一己之力的其他各族是不公平的。「儘管土團黨在希盟中不是最大的政黨,國會議員不比公正黨、行動黨多,但是內閣成員比例卻最高,牢牢掌控著國家權力,左右成員黨的命運。其他三黨都以馬哈迪馬首是瞻便可見其中的道理。」他表示﹐土團黨在位的一天,各族人民不要冀望人民公正黨或民主行動黨實行公正、民主的政治。尤其華族不要奢望行動黨敢於跟實行不公平政策的「主子」對著干。在我國,各族平等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