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知道,海洋中的水是從大氣中降落下來的,從河流、江中流進去的。那麼,大氣里的水和江河中的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說到底還是從海洋里來的。據科學測算,每年從海洋蒸發到空氣中的水量就能達到近45萬立方公里,這些水的大部分(約41萬立方公里)在海洋上空凝結成雨水,重新回落到海洋里;而另一部分雨水則降到陸地上,之後又從地表低凹處或地下流回到海洋里。如此不斷循環,所以海里的水總是那麼多,永遠不會幹涸,也不會減少。
那麼現在有個問題,這麼多的海水最早的時候是從哪裡來的呢?普遍的看法認為,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之初,從周邊的宇宙物質中分離出來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後,從地球內部不斷地溢出水分聚集在地表。地表低凹處逐漸聚集的水就形成了江河湖海。這種說話從火山活動中就可以得到證實,火山爆發一次噴出的水蒸氣就可以達到幾百萬公斤。所以不難想像,在漫長的地球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樣產生的水是難以數計的。而地球的引力之大,足以把地表上的水,包括海洋里的水吸引聚集住,不讓它逃逸到太空中去。再者地球表面溫度的適宜,也是保持海水量的重要條件。
至於其他星球的水,比如,金星表面由於溫度太高,水都是以蒸氣的形式存在;而在水星上,由於溫度太低,水都凍結了,是以固體的形式存在,所以低凹處沒有水也不奇怪。而我們的地球母親,氣候雖也有冷暖變化,但是對海水的多少影響不大,能長期保持海水儲量固定在一個恆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