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解溪穴]

@ 2018-12-24

解溪胃經穴,拇指二腱間,足背交小腿,橫紋是一彎,直刺點4、6,胃火痰濁參,頭目消化系,運動神經牽,熱病汗不出,霍亂轉筋堪,瘧疾也能愈,功效不一般。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解溪穴屬足陽明胃經。經(火)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1.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2.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平齊外踝高點,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處取穴。

功能主治:

解溪穴為足陽明胃經的「經穴」,穴性屬火。足陽明經脈、經別循行經過鼻、面頰、口齒、咽喉等部。當胃火亢盛、陽明積熱,邪熱上攻會循經上擾清竅,出現鼻出血、鵝口瘡、齒痛、咽喉疼痛等症狀。廖佐芹教授說,刺激解溪穴能清降上攻之胃火,熱退毒消,從而起到清利口咽、消腫止痛的作用。

解溪穴還可以緩解頭痛。引起頭痛的病因及機理十分複雜,在對症治療上,中醫按經脈將頭痛主要分為四經論治,即前頭痛為陽明經頭痛,偏頭痛為少陽經頭痛,後頭痛為太陽經頭痛,巔嵿痛為厥陰經頭痛。解溪穴能清宣陽明經氣,可緩解前額或眉棱骨疼痛。

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患者用拇指腹按壓在解溪穴上,按而揉之,局部產生酸、脹、痛感,再屈伸踝關節,加強指壓的感覺,然後用揉法放鬆。左右二側交替進行,10-15分鐘。每日一二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