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救公司不算啥,石頭還能上市呢,來看看藝術品金融化怎麼玩

@ 2018-12-23

近日,為了填補虧損,電廣傳媒子公司湖南有線集團擬2億元出售油畫《愚公移山》。徐悲鴻大師一定想不到,他的畫作竟然可以拯救一家A股上市公司。

其實,近幾年,藉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藝術品正以各種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觀賞石什麼的在香港大公交文交所上市也已經不是稀奇事兒了,名畫以藝術品股票的方式推向市場更是掀起了瘋狂的投資熱潮。

神操作

徐悲鴻名畫「救了」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電廣傳媒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湖南有線集團將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布面油畫以2.088億元出售給湖南廣播電視台,屬於關聯交易。

然而最為關鍵的是,電廣傳媒年報顯示,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4.64億元,同比下降 239.37%。2018年虧損持續,前三季度虧損了1.35億元,同比下降223.10%,公司若不能在今年全年實現扭虧,將在明年被「ST」。如果此次交易在2018年剩下的幾天內完成,不僅能夠覆蓋電廣傳媒前三季度的虧損,還大機率能夠幫助公司實現2018年度扭虧為盈。

電廣傳媒是在2007年通過拍賣取得的這幅畫,當時的成交價格為2800萬元。2018年6月,電廣傳媒就決定將《愚公移山》出售,委託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約定最低成交價為1.9億元。不過在6月18日的拍賣會上,《愚公移山》最終因舉牌價未達到委託最低成交價而流拍。

《愚公移山》流拍後,電廣傳媒便與湖南廣播電視台進行了接洽,擬將《愚公移山》出售給湖南廣播電視台。

從2006年以來,電廣傳媒在藝術品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根據2018年半年報來看,它有接近170幅字畫,價值9個多億。也就是說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繼續賣字畫。

文藝范

1億元買28把壺 70幅字畫充當資產注入

「不務正業」投資藝術品的「文藝范」上市公司並不僅僅是電廣傳媒,早在2008年起,便有數家上市公司涉足藝術品投資領域。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弘業股份,堪稱上市公司中的收藏家,曾有傳聞稱弘業股份旗下愛濤藝術投資2億元收藏的藝術精品市價可達20億元。但其後公司闢謠稱其控股子公司在藝術品方面的投資只有幾千萬元,主要是工藝品,具體就是一些玉石、紅木、擺件、字畫和繡品等等。

2015年,中超電纜宣布子公司中超利永斥資1.04億元收購28把顧景舟紫砂壺。同時,為迎合其新文化板塊——利永紫砂業務,中超電纜擬更名為「中超控股」。電纜企業與藝術品,這兩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資本市場上的這次「聯姻」顯然給人以上市公司「不務正業」之感,「1億元買了28把壺」的調侃之聲瞬間充斥於網絡。一年後,中超電纜轉手賣出其中的3把壺,收回了2550萬元,超出購入均價兩倍以上。

而除了中超電纜外,近年來最被人詬病的上市公司投資藝術品的案例則是2012年廣彙集團實際控制人孫廣信以70幅字畫作價35億元注入廣彙集團充當資產一事。

當年,廣匯能源大股東廣彙集團增資0.60億元,其中實際控制人孫廣信個人現金出資0.18億元,實物出資35.03億元。實物出資計入到註冊資本的份額為0.42億元,溢價部分計入到資本公積。

而這批估值為35億的實物投資即為70幅字畫,雖然這批字畫皆出自名家之手。但鑒於藝術品投資估值的特殊性,也未能撇清各方對估值的質疑。

而另兩家上市公司——張江高科和法拉電子的藝術品投資則是走的另一套參與藝術品投資的門道,那便是建立產業基地以藝術館而「坐地收錢」。

張江高科專門成立了張江創業產業基地,並在上海郊區建立了張江當代藝術館,以此吸引更多專業的戰略投資者和國內外的文化創意企業入駐。法拉電子則受益於公司將近3.7萬平方米的舊廠房。2009年,廈門市政府決定將法拉電子舊廠房改造成為一個面向全國,集展示、交易、批發、配送為一體的海西(廈門)藝術品集散中心。

套路多

為了買畫,增發750萬股換來5億元

然而,藝術品價格那麼貴,上市公司錢不夠怎麼辦?增發股票、發行基金,先把錢「借來」,買了再說!

就在本月,一家從建築材料轉型做藝術品收藏的中概股公司從納斯達克摘牌,其股價今年秋季上漲了260%。

今年8月,這家總部位於平頂山的中國公司旭龍再生資源宣布,以5000萬美元購入藍寶石雕件「Millennium Sapphire」。該公司表示,將發行2500萬股限制性股票來完成本次交易,每股價值2美元。在10月中旬,該交易正式完成。這導致旭龍再生資源的股價一度暴漲570%。

11月,旭龍再生資源又發表聲明稱,公司同意以7500萬美元(約5.1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16世紀義大利傑出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耶穌受難》。

同時,為支付這筆費用,該公司將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售出750萬股股票,也就相當於對這幅名作進行了證券化。不過旭龍再生資源認為,這是給予了「持有券商帳戶的人」都能擁有一件名作的機會。

公司執行主席Daniel McKinney表示,旭龍再生資源開創了一種新的顛覆性商業模式,即通過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融資來收購藝術品,實現藝術品的證券化。

而這家在不久前仍專注於環保建築產品和建築廢品回收利用的中國公司還提到,要將自身當前的主要業務轉變為藝術品收購、策劃展覽等。

金融化

石頭也能上市 藝術品股票受熱捧

其實,近幾年,藉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藝術品正以各種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藝術銀行、藝術基金與信託投資、藝術品按揭與抵押、藝術品產權交易、藝術品證券化交易……

2005年,國內最早的藝術品基金「藍瑪克」藝術基金以5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當代畫家劉小東的《十八羅漢》組畫,揭開了藝術品金融化的序幕。2007年6月18日,民生銀行推出高端理財產品——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成為內地第一家涉足藝術品投資領域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掀起了國內文化藝術品金融化的浪潮。此後,其他形式的藝術品金融產品陸續推出。

這其中最耀眼、最火爆的金融產品就是藝術品股票,即利用藝術品證券化交易模式上市交易的文化藝術品權益份額資產包。藝術品證券化交易是2009年深圳文交所首創的,2010年7月,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採取權益拆分的方式,將1號資產包楊培江美術作品定價為200萬,拆分稱1000份,以2000元/份的價格主要銷售給一些收藏家、金融機構、交易商,打造了一條「藝術家畫廊交易商交易所投資人」的產業鏈條,揭開了藝術品證券化交易的序幕。2011年1月26日,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將天津山水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別拆分成600萬份和500萬份,以每份一元的價格掛牌交易,到了3月16日,《黃河咆哮》的單價飆升至17.16元,《燕塞秋》的單價飆升至17.07元,其價值堪比齊白石、徐悲鴻、吳冠中等大師級作品的價值。在藝術界掀起軒然大波,掀起了瘋狂的藝術品投資熱潮。

2015年,「遺韻」、「供璽」等5件觀賞石作品先後登陸香港大公文交所,成為第一批以股份化的形式正式在文化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觀賞石。藏瓷「遺韻」拔得頭籌,開盤當日即大漲56%。

隨著藝術品市場開始大規模發展,大量金融資本不斷地進入藝術市場,文物藝術品的金融資產化渠道逐漸打通。資本大佬和熱錢已成為市場主角,藝術品市場將飛速發展,哪裡有錢,哪裡就有市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