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這一刻恐怕要被打破。
12月19日,海外網轉述美國媒體的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已經決定立刻從敘利亞撤回全部美軍。美國敘利亞問題特別代表傑弗里此前表示,美國不再尋求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但要求敘政府做出「徹底改變」,否則將不能從西方國家或者金融機構獲得重建資金支持。
在美國的直接干預下,敘利亞內戰從2011年初打到現在已經快8年了,美軍終於打不下去了。雖然敘利亞最終走向和平,巴沙爾政府取得最終勝利還需時日,但俄羅斯完勝、美國完敗的這個結論基本不容質疑。
(一)
2015年9月30日,當普京決心介入敘利亞內戰時,全世界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俄羅斯是在送人頭。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的敘利亞內戰打了快4年時間,敘利亞只有8%的國土面積處於政府軍的控制下,其餘地方都在恐怖組織和西方支持的武裝組織手中。國際社會,美國、土耳其以及多數中東國家結成強大的反敘同盟,巴沙爾政權風雨飄搖。
遠離國土介入敘利亞內戰,俄羅斯軍隊打的是一場無把握之戰。作為地緣戰略大師,俄羅斯總統普京豈能不知其中的險惡,因此遲遲都沒有下決心捲入進去,可見決策的艱難。普京最終選擇介入敘利亞內戰,其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2013年,西方唆使和挑動的烏克蘭危機,引起了俄羅斯人劍鋒在喉的危機感。烏克蘭是俄羅斯人的龍興之地,西方動烏克蘭無異於掘俄羅斯的祖墳,普京隨後斷然出手拿下克里米亞,支持烏克蘭東部地區武裝組織鬧獨立,但在美歐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俄羅斯十分被動。
為了減輕家門口的戰略壓力,普京不得不劍走偏鋒,同意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請求,正式向這個傳統盟友提供直接軍事支持。普京此舉堪稱驚天一賭,不但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在賭俄羅斯的國運。如果輸了,俄羅斯的戰略形勢將會比之前更加糟糕。
在俄羅斯軍隊的幫助下,僅用了3年多時間,敘利亞政府軍就解放了90%以上的國土面積,消滅近10萬反政府武裝分子,逼得美國人公開表示不再尋求顛覆巴沙爾政權。毫不客氣地說,如今的敘利亞穩穩地捏在了俄羅斯人手中。
通過介入敘利亞內戰,俄羅斯人收穫到了巨大的戰略紅利。如今,一個以俄羅斯、敘利亞和伊朗為核心的同盟,外圍再加上土耳其、伊拉克,甚至包括埃及和卡達在內的親俄勢力,與美國在中東形成分庭抗禮之勢。要知道,俄羅斯在此之前,在中東幾乎沒有存在感。
如今,俄羅斯勢力不但深入美國核心利益區的中東腹地,對石油美元形成掣肘,而且還可以通過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從地中海對歐洲形成威脅。經過敘利亞這一仗,俄羅斯手中抓到了一堆「硬牌」,國家的戰略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
無論敘利亞最終能否保持國家完整,俄羅斯都是無可置疑的獲勝者。
(二)
美國肯定不會承認失敗。華盛頓方面表示,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任務圓滿完成,所以準備撤軍。這種藉口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美國軍事介入敘利亞,主要目標是換親美的政權上台。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美國先後通過官方、聯合國、談判、媒體等多種途徑,數十次地要求巴沙爾必須下台,以此作為結束敘利亞內戰的條件。如今,連巴沙爾政權這個「標誌性建築」還沒撥掉,美軍就要撤出,談何勝利。
為了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美國今年6月底提出撤軍的一個主要條件:伊朗軍隊從敘利亞完全撤離,結果巴沙爾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美國的提議。在條件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美國宣布單方面撤軍,可見連敘利亞都看穿其虛弱本質。
敘利亞內戰,台前是敘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的激烈搏殺,幕後卻是美俄兩家在博弈。俄美進行的是零和博弈,俄羅斯這一場戰爭所得到的,全都是美國所失去的。既然俄羅斯是大贏家,美國必定是大輸家。阿爾法認為,美國主要輸在三個方面。
一是輸掉了威信。冷戰結束後,美軍通過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用一場場眩目的高科技戰爭,樹立起美軍不可戰勝的光輝形象。如今,經過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直到最新的這場敘利亞內戰,美國的紙老虎本質暴露無疑。今後,美國再想干預世界其他國家局勢時,成本將大大提高。
二是輸掉了半個中東。敘利亞內戰爆發前,美國在中東雖然有伊朗這麼一個刺頭,但也表現出願意與美國妥協的態度。至於敘利亞就更不用說了,巴沙爾從小在英國留學,妻子也是英國人,內戰爆發前敘利亞已與西方世界實現了和解。世界主要大國都清楚,中東是美國人的勢力範圍,哪怕是俄羅斯也沒有主動招惹美國的意圖。如今,美俄在中東平分秋色,俄羅斯得到的全是美國失去的。
三是輸掉了土耳其。土耳其雖然與歐洲不太對付,但與美國的關係一直很鐵。當年,土耳其幫助美國對付前蘇聯可謂不遺餘力,加入北約、開放軍事基地,甚至冒著被前蘇聯核打擊的危險,請美國在自己國土上部署中程核飛彈。土耳其如此忠心耿耿,卻在敘利亞內戰中被美國傷透了心,疊加美國對土耳其內政的干涉,美土兩國越走越遠,俄土卻越走越近。
以上無論哪一條都可以看出,美國在敘利亞內戰中完敗。
(三)
我們也應該承認,美國的軍事資源仍是世界上最雄厚的,如果美國集中全力猛攻敘利亞這一個點,相信也不會敗得這麼慘。但美國作為一個全球大國的局限性在於,他的利益關切點非常多,不可能像俄羅斯這樣,集中資源在一兩個方向形成局部優勢。
美國決定從敘利亞撤軍,準確地說,是綜合衡量後主動的戰略收縮。美國在敘利亞收縮,一種是實力透支後的收縮,另一種則是把資源轉移到其他方向。我們從美國2019年國防預算達到創紀錄7000多億美元來看,其在敘利亞的收縮更多是第二種原因。
美國要把收縮的軍事資源投到哪個戰略方向?伊朗、半島,會不會是這兩個熱點方向?從目前曝出的信息看,顯然都不是。特朗普政府在這兩個方向做的是虛功,打的是一場輿論心理戰,並沒有投入過多的實際資源。
美國為什麼要從敘利亞抽身?我們從特朗普簽署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防安全戰略中,可以找到答案。根據美國的戰略規劃,俄羅斯和中國被列為對手國家,華盛頓接下來將集中資源贏得大國競爭。而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美國不可能平均用力,一定會有所側重。
經過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內戰兩場博弈,美國與俄羅斯的較量可謂刀刀見骨,美國並沒有占到絲毫便宜,接下來繼續發力的可能性不大。對付俄羅斯,美國下一步將更多地挑起歐俄矛盾,驅使歐盟與俄羅斯互掐,對歐俄形成實際消耗。
這樣一來,中國勢必將成為美國下一步發力的重點對象。2018年,美國在貿易、南海、台海等問題上主動發起挑戰,反覆試探中國的底線,兩國關係變得越來越敏感。當前,美中雖然達成休戰的共識,但美國打南海牌、台海牌的動靜卻越來越大。
在接下來的2019年,中美關係絕不會像有些人想像的那麼樂觀。經過這一年的試探,中美之間的博弈恐怕將更加激烈,美國在南海、台海問題上有挑起局勢升級的強烈衝動。特別是在台海問題上,蔡當局甘當美國的棋子,我們一定要充分做好軍事鬥爭準備,防止分裂勢力挑戰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