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抵制華為無益於解決美國的內部問題
美國正不遺餘力地圍追堵截華為的通訊設備,美國抵制華為通訊設備的手段,絕對可以用「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但一個國家這麼賣力氣的去針對一個企業,也是前所未見,這種極端的做法,也從側面說明了美國科技企業所面臨的嚴重問題。美國內部,科技企業的領導力已大不如前,產業空心化加劇,但美國目前的社會狀態,也並不支持產業回歸,抵制一家高科技企業的產品,也無助於美國國內的科技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相反的結果,最終事與願違。
國產5納米蝕刻機已邁入世界高端行列
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是技術優勢,失去了核心技術優勢,基本就等同於失去了利潤和市場。但很多美國企業習慣了賺取高利潤,掌握主動權,並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失去了技術優勢。要是在十幾年前,甚至幾年之前,這種想法可能並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但現如今,還不願意認清事實,接受改變的話,失去技術優勢的企業,可能會被管理者帶入萬丈深淵,加速衰落。從2003年思科跟華為的專利糾紛開始,也就是美國抵制華為產品的那一天,問題就已經出現,現如今更是被推向高潮,展現於世人面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美國三家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業的現狀,及與華為的競爭關係。
二、一大波蘋果的壞消息襲來,高通也難逃厄運,抵制華為美國事與願違
1、思科與華為的恩怨
美國思科公司前任老闆錢伯斯,在2002年亞特蘭大通訊產品展上與華為相遇,發現華為的網絡產品,對這家舉世聞名的美國高科技企業構成了極大威脅。但為了保持高額的利潤,思科並不願意與華為,正面的進行技術和市場競爭。先是在2003年針對華為發起了專利訴訟,並同時掀起了輿論戰,想掌握主動權,通過媒體和專利訴訟,將華為阻攔在美國市場之外。
美國思科公司
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後,思科開始遊說相關部門和美國的電信運營商,將華為的網絡產品從核心供應商名單中剔除。思科也因此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還調查華為的背景,找人起草相關文件。由於膚色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日積月累的遊說之後,針對華為的產品抵制,就逐漸上升到國家高度。發展到今天的局面,可以說思科功不可沒。
但相關部門的庇護,並沒有讓思科越來越強大,反而在與華為的全球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思科2014年就裁員6000人,之後每年都有媒體報道思科裁員的信息,最高時人數達萬人,並陸續出現虧損。現如今,思科已經無法跟華為相提並論,也不再被媒體關注。
華為的交換機產品
2、一大波蘋果的壞消息襲來
美國蘋果公司在今年遭遇了巨大的危機,2018年9月新品發布之後,蘋果沒有再創輝煌,反而接連傳出銷售不達預期的消息,蘋果的製造工廠、供應商都被波及。蘋果的新品手機早就被行業內的人士認為失去創新能力,蘋果為了維持利潤還繼續抬高價格,並降低部分機型的配置,以減少成本。非良性的市場策略最終將自食其果。競爭優勢不在,還想繼續維持高額的利潤,並不惜降低產品配置,為了價格,調整供應商,降低用戶體驗,甚至閹割產品性能。但這一切無異於拔苗助長,殺雞取卵,最終都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另外,由於華為事件的影響,蘋果的手機產品遭到了部分網友和企業的抵制。而且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了,開始給蘋果兩肋插刀。它就是美國高通公司,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高通藉助華為事件的影響,向福州法院,北京法院,青島法院,廣州法院,連發四張針對蘋果的專利訴訟,並贏得了福州法院的支持,高通的兩項專利被判有效,而蘋果的部分機型被禁售。
蘋果和高通的糾紛
但蘋果拒不執行法院的判決,並向媒體發出聲音,認為如果接受和高通的和解,將會是時代的倒退。不過,相關法律專家認為蘋果已觸犯法律。而高通則繼續加大攻勢,要求對蘋果強制執行。如果蘋果的手機產品在中國遭到禁售,蘋果將徹底失去中國市場,目前蘋果手機的銷量,在國內已不足10%。
如果蘋果在中國的手機銷量步三星的後塵,那麼蘋果還要考慮生產工廠的問題。三星剛剛宣布關閉天津的生產工廠,而蘋果的生產工廠富士康目前也騎虎難下。如果將工廠搬到美國,蘋果幾乎不可能接受美國的生產成本,跟三星一樣,搬到印度也不一定非常現實,因為蘋果在印度根本沒有什麼銷量,還趕不上中國的銷量,目前蘋果處於兩頭為難的境地。
蘋果的生產工廠富士康
另外還有一則消息,中國的歐菲科技正在牽頭組織財團,打算控股蘋果的螢幕供應商日本公jdi公司,有人說蘋果會因此停止向jdi下單。但我認為蘋果基本沒有其它選擇,目前LCD液晶顯示屏基本被國內廠商壟斷,amoled液晶顯示屏,之前是韓國三星壟斷,目前中國廠商在amoled顯示技術方面,也實力大增,並不輸韓國廠商。另外三星一直跟蘋果競爭激烈,蘋果也在一直努力擺脫三星的影響,所以在螢幕上蘋果並沒有太多選擇。
3、高通也難逃厄運
高通在國內,雖然在與蘋果的爭端中處於上風,但高通在與華為的競爭中逐漸處於下風。不止在5g標準制定上,話語權旁落,在5g專利數量上一樣不低華為,華為擁有接近30%的5g核心專利,幾乎是高通的一倍。另外,隨著華為手機產品銷量的不斷增加,高通的晶片市場份額則不斷下降,而且失去壟斷優勢的高通,專利收費也在逐漸降低,再加上丟失了大客戶蘋果,這一切加速了高通的衰落,高通的2018年財報出現48億美元虧損,是高通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也是高通跌落神壇的開始。
華為麒麟980晶片
如果美國的打壓,致使華為改變經營模式,高通將迎來致命一擊。因為華為目前並不對外銷售晶片,還是以成品為主,華為對外銷售電信產品(基站等),網絡產品(路由器、交換機等),手機產品等。如果華為的經營模式轉變成高通的經營模式,國內所有手機廠商,將會採用華為的手機晶片,甚至包括蘋果都將採用華為的基帶技術,屆時,高通將失去最後的市場。
總結
失去競爭優勢的美國企業,並不會因為美國的庇護,而繼續維持高利潤高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