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核彈頭的戰略飛彈,是目前人類最有殺傷力的武器,根據統計,全球所有戰略飛彈所攜帶的核彈頭如果摺合成TNT炸藥,平均每個人能攤上3噸!而用來投擲這些核彈頭的洲際戰略彈道飛彈也是各國的鎮國之寶。目前全球擁有戰略核飛彈的國家,依然只有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而所有的戰略核飛彈中,又以俄羅斯的薩爾瑪特威力最為巨大。
近日,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上將在接收俄羅斯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的採訪時稱,俄羅斯新式的"薩爾瑪特"洲際戰略飛彈將於近期在俄羅斯普列謝茨克火箭發射場重新開始試射。他同時介紹稱,由於測試薩爾瑪特飛彈需要一些專門的設備和設施,因此普列謝茨克火箭發射場正在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整,一旦修整完成,飛彈測試工作隨時可以展開。
"薩爾瑪特"飛彈,由俄羅斯著名的"馬克耶夫"設計局設計,而冷戰時期,被西方敬畏的稱之為"撒旦"的重型洲際彈道飛彈——R-36M(西方稱SS-18)就出自該設計局之手。薩爾瑪特飛彈是該設計局在俄羅斯獨立以來設計的第一款重型戰略飛彈,由於其設計本身就是脫胎於SS-18飛彈,因此又被西方稱為"撒旦2"飛彈。由此可見西方對其的敬畏之心。
提到薩爾瑪特飛彈,就不能不提及蘇聯時代全球最大的戰略洲際飛彈,SS-18核飛彈。SS-18飛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的大威力單彈頭型,一種是多彈頭分導型。單彈頭型攜帶1枚2000萬噸TNT當量的熱核彈頭,而多彈頭型則攜帶10枚75萬噸當量的分導核彈頭。SS-18飛彈的最大重量約211噸,最大載荷可達8.74噸,最大射程則達到驚人16000公里,是冷戰時期重量最大、載荷最大、射程最遠的戰略飛彈。而且,蘇聯的科學家們通過測試發現:在精度不變的情況下,戰略飛彈的彈頭威力提升1倍,破壞力僅提升0.6倍;而在威力不變的情況下,飛彈精度提升1倍,則彈頭的破壞力提升3倍!所以,SS-18飛彈不僅威力大、射程遠,而且精度遠高於以往的蘇制彈道飛彈,即使按北約標準,SS-18飛彈的分飛彈頭命中精度(CEP)也達到了500米的水平,堪稱是蘇聯之最!
SS-18飛彈於1975年正式裝備蘇軍,1979年開始負擔戰備值班任務,一直到今天已經過去了近40年時間,由於長期核輻射的影響,戰略飛彈內部的電子元器件遠比一般常規武器更容易損壞,而且,戰略飛彈內部的核材料一直處於不斷的衰變之中,而衰變達到一定程度,就將失去鏈式反應所需要的"臨界質量",這就會導致核武器失效。所以戰略飛彈的服役期一般不超過25年。但是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不振,難以大規模更新核武庫,所以這些冷戰老兵們一直超期服役,堅持為俄羅斯站好崗。
如今俄羅斯新式的薩爾瑪特飛彈即將進行實彈測試,而一旦測試順利完成,按照計劃,薩爾瑪特飛彈將於2020年開始陸續裝備俄軍,以替換已經超期服役十多年的SS-18飛彈。和SS-18相比,號稱"撒旦2"的薩爾瑪特飛彈可以說是全新改造。在威力上,薩爾瑪特繼承了SS-18超強的打擊能力,其設計上也是兩種型號,一種攜帶1枚2000萬噸TNT當量的單彈頭;一種攜帶10枚75萬噸TNT當量的分飛彈頭。但是,薩爾瑪特在保持同樣16000公里射程的基礎上,把飛彈的起飛重量成211噸壓縮到了150噸,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而且,薩爾瑪特戰略飛彈另外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其設計之初就是依照"一體兩用"來設計的,所以同樣是"薩爾瑪特"飛彈,在載荷不變的情況下,射程分為16000公里版和9000公里版。而且射程16000公里的薩爾瑪特飛彈起飛重量約為120~150噸;射程9000公里的薩爾瑪特飛彈起飛重量在100~110噸。這是因為俄羅斯的戰略位置和美國不同,俄羅斯要同時面對來自歐洲方向(英法兩國),和來自大西洋對岸——美國的雙重核威懾。而如果用射程16000公里的飛彈去打擊近在咫尺的英法兩國,顯然不划算,畢竟俄羅斯財力有限;更何況美俄之間還有"中導條約"限制,俄羅斯無法開發專門應對英法的,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中程彈道飛彈,所以俄羅斯的設計師們索性以"一種型號兩種用途"的方式來設計彈道飛彈。這樣,薩爾瑪特這一種飛彈就有了兩種不同的射程和"體重"。
和上一代SS-18撒旦相比,薩爾瑪特飛彈另外一個亮點,就是除了可以攜帶10枚分飛彈頭(MIRV)外,其強大的載荷能力,讓其可以攜帶多達40個誘餌假目標!這樣,一枚薩爾瑪特飛出去,將會在空中釋放50個"分飛彈頭",一起飛向目標。如此眾多的誘餌假目標,足以讓整個美國的NMD系統完全因為過飽和而「死機」!目前美軍在測試NMD系統依然只能一次性攔截1~2枚來襲目標,不難想像,一枚飛彈在太空中綻放出50個"彈頭",美國的NMD系統也就只有抓狂的份了。
儘管性能先進、載荷強大且威力巨大,薩爾瑪特飛彈依然有軟肋——它仍舊是一款液體燃料彈道飛彈。雖然液體火箭推進劑和固體相比,具有比沖大的優點,其單位推力和推比都要大於固體火箭推進劑。但是液體火箭推進劑大多是有毒且有強腐蝕性。在冷戰期間,由於蘇聯戰略飛彈普遍使用液體燃料,因此曾經因為燃料腐蝕儲存罐,導致泄露,從而引發多起核潛艇事故!而且火箭液體燃料通常在火箭發射前才加註,即使是飛毛腿那一類的短程戰術飛彈,其燃料加註也長達2個小時,"體重"達一二百噸的"撒旦"們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樣的飛彈很明顯在快速反應方面遠不及固體飛彈!而今天俄羅斯最新式的薩爾瑪特飛彈依然在使用"古老"的液體火箭推進劑,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不過,總體來說,薩爾瑪特飛彈以小於SS-18飛彈50噸的體重,實現了其全部的作戰效能,堪稱是俄羅斯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結晶。根據俄羅斯的規劃,薩爾瑪特飛彈最終將裝備俄聯邦戰略飛彈部隊的7個飛彈團,並最終取代所有老型號的發射井發射的戰略飛彈,成為俄羅斯新一代,也是未來唯一一款井式發射的戰略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