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他卻演了一輩子傻子逗笑全世界!

@ 2018-12-17

你在喜劇中所塑造的角色或人物,我認為都來源於你心底最深處的東西,它們就是你的一部分。

——羅溫·艾金森

對於很多人來說,「豆豆先生」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

這個長得歪瓜裂棗、腦子經常短路的男人,陪伴無數人度過了枯燥的周末,給全世界帶來了歡樂

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緊張刺激的動作劇情,沒有幾句台詞。

道具也非常簡單:

一個人,一件爛了洞的衣服,一個小熊,一個奇葩的道具和一個路人。

但透過他豐富的肢體語言與誇張多變的表情,我們瞬間就被Get到內心深處的笑點。

《豆豆先生》的成功是炸裂式的,雖然在1990至1995年間只播出了14集,

但是該劇橫掃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獎、艾美獎等多個獎項

更為權威苛刻的IMDb的也高達8.5分。

Facebook曾做過一項人氣調查,《豆豆先生》獲讚數超過6100多萬個。

要知道:

大熱的美劇《行屍走肉》《冰與火之歌》這些點讚數都沒豆豆的一半多。

而豆豆先生的扮演者羅溫·艾金森,這個長著金魚眼,搧風耳,配上誇張的表情和動作的男人,

怎麼看都覺得是本色出演,以至於很多人一直以為他本人就叫豆豆先生。

他那獨有的標誌性表情深受大家喜愛,並且還有喜歡他的粉絲把他的表情轉移到名人名畫中,竟然毫無違和感。

義大利畫家布龍齊諾《年輕男子豆豆》

德國畫家漢斯•荷爾拜因《國家的偉大軍官·豆豆》

法國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沉思的豆豆》

但誰能想到這個以豆豆先生稱呼活了大半輩子的人,現實中卻曾是主攻電機工程學的牛津大學博士。

1955年1月6日,羅溫·艾金森出生在英國一個中產家庭

小時候由於滑稽的長相及口吃的毛病,他常受同學欺負,甚至連他的老師都不願意給他上課,

尤其是他的朗誦課,讀課文時候艾金森搖頭晃腦,被同學取笑「小丑唱戲」回答問題,

被老師當做故意擾亂課堂秩序,老師甚至希望他去改選別的課程。

後來他發現自己對精密機械很感興趣,上大學後,他先在紐卡斯爾大學學習電氣工程,

後來去了牛津大學女王學院深造,並取得電機工程學博士學位。

大學期間,羅溫加入了一些表演協會,在這裡激發了他的表演慾望,

他一有休閒的時間瘋狂地學習戲劇表演。每天對著鏡子,練習挑眉毛、翻眼睛等動作。

這為他後來在《豆豆》幾近無聲的出演打好了基礎。他在牛津時就醞釀著豆豆的角色:

一個普通的英國人,保守中產,一肚子壞水,卻童心未泯。

大家可能不知道,影視劇中的豆豆搞怪幽默,現實中,卻患有嚴重的口吃。

在一次採訪中他曾談到:

"我的口吃時好時壞,要看我的心情是不是很緊張。不過口吃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發現當我在演戲的時候,口吃就消失了。口吃的問題也許是促使我當演員的靈感之一。

可見,成就你的恰恰是那些不被大家看好的一面,

豆豆先生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把不好的一面轉換成了自己特有的價值,

豆豆先生一舉成名,成名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成就了一個堪稱經典的喜劇人物。

生活中,他也是極為低調的人,一次參加上海某綜藝節目的首秀時,

沒有助理,身旁也沒有保鏢,下車的行李是自己拿的,只是一個人默默地提著行李箱匆匆穿梭在機場。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不僅是因為過人的才學和底蘊,還有良好的素質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羅溫不耍大牌、不炒緋聞,無償幫助非洲難民,並且他的無償捐款數額已經超過三億美元,

是世界上捐獻最多的公眾人物之一。

二十多年過去了,豆豆永遠不老。只是羅溫還沮喪地說:

「我覺得對於這個角色,我確實有點太老了。

我總是把豆豆看成一個永遠不會變老,永遠時間充沛的人。事實上,我卻不是。 」

還記得《豆豆》的經典片頭嗎,在英國老百利街的中央刑事法庭和唐寧街10號之間,

天上掉下一顆豆。在兩個代表英國嚴肅的政治符號前,那顆豆愈發顯得孤獨無比。

當初看這個片頭時,就有一種莫名的悲傷,現在才終於懂得那份孤獨。

就像片頭曲中歌詞調侃的那樣:

Ecce homo qui est faba. Vale homo qui est faba, qui est faba, qui est faba.

(看吶,豆豆先生。再見啦,豆豆先生。)

生命短暫,縱使歲月無情,只是希望他和他的小夥伴永遠無憂無慮的2下去~

參考來源:Toutia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