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仿佛從最開始的「圖文時代」進入到了「讀圖時代」,最後全面進入了「視頻時代」,隨著畫面承載的東西越來越形象和具體,直觀的「圖和視頻」成為了當下的主流,能夠讓人們在單位時間內快速的獲取「最大限度的資訊」。
然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拍照片成為了唾手可得「日常生活」。和朋友聚餐,拍一張並只把自己美顏;看見不文明現象,拍一張並且鍵盤俠似的附上一句話,然後默默走開;就連自己桌子上的星巴克,也要不經意間的設計拍攝角度讓旁邊的「蘋果電腦」忽閃忽現。
但在日本,用手機拍攝是一個特別尷尬的事情,因為所有的日版手機,如果在沒有越獄或者root的情況下,總會在你拍照和截圖的時候,以最大的音量發出一聲「咔嚓」。
這個「咔嚓」是模擬機械快門的聲音,而且是日版手機的被動技能,就算是按靜音鍵,或者將手機的聲音調到最小都沒有任何的用處,就算插上耳機也沒有用。
想要了解這一點,我們還得從「咔嚓聲」的緣由說起。
現在的「快門聲」用途在於「反饋」
拍照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反光鏡」會迅速升起,快門立即打開,光線照射在膠片或者感光元件上,採集光線後,瞬間快門閉合,反光鏡落下,一張相片就這麼拍好了。
由於舉例是單反,所以「咔嚓」這兩聲其實是快門和反光鏡瞬間的「閉合降落」發出的機械聲。
而微單沒有單反那麼厚重的機身,不採用反光鏡,原理不盡相同,微單採用「傳感器成像取景」,而並非「光學取景」,所以微單的「咔嚓聲」只是來自於快門。
而智慧型手機上的傻瓜卡片機就更不存在單反和微單的「機械快門」拍照了,而是完完全全的「電子快門」,如果說機械摩擦必須產生「聲響」,「電子快門」按理來說,不會存在任何聲音。
換句話說,手機中的「咔嚓聲」只是事先「被模擬」好,錄入手機的系統中而已,只是作為拍照時的「反饋」而存在,讓拍攝者和被攝者都知道「拍攝完畢」這個信息而已。
就和汽車關車門的聲音是一樣的,現在的科技早就可以讓汽車門關門時不發出動靜了,但是現在依然要去模擬關車門的聲音,給人車門已關的「反饋信息」,同時也顯得汽車更有厚重的質感。
普遍認為日本強制手機「快門聲」是為「防偷拍」
日本網友們普遍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偷拍的變態」。
日本網友普遍認為,日本政府強制開啟快門音,並將其寫入法律是因為藝人「田代政」的「變態事件」引發的。
2000年,他因為偷拍女生的「裙底風光」而遭受日本警方的逮捕。田代政,日語名為:田代まさし,因為偷拍和吸毒而被全日本社會知曉,臭名昭著。
自那以後,日本政府就開始強制新一代的手機數位相機安裝快門聲,這是日本的法律所規定的。為了防止可能侵犯他人的隱私權,拍照時必須要取得當事人的允許,而快門聲可以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降低偷拍率,此外,日本的一些數位相機拍照時那個無法關閉的巨亮無比的紅色LED燈也是相同的作用。
先不論是不是田代政的「變態事件」直接導致了日本強制開啟快門音的習慣。
其實日本電車內的痴漢、偷拍問題相比較其他國家發生率會高一些,就此引發了日本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偶爾電車內響起了快門聲,感覺空氣都凍結了」
「倒不如讓歐美也強制開快門聲啊!無聲的偷拍更恐怖好吧?」
「應該讓發展中國家強制開快門聲,管管那些偷拍的痴漢們剛好」
「誰讓我們是裝的人模狗樣,實際上卻都是渣滓的民族」
不過,日本網友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方式來讓自己的手機不發出強制的「快門聲」。
「使用不讓手機發出聲的APP不就行了?」
「雖然拍照會出聲,(如果非要記錄,又不引人矚目)改用錄製視頻不就得了?」
「我買海外進口的手機來用,國外的手機真的沒有快門聲啊!」
看到了日本網友們的討論,我不禁在心中升起了大大的疑問:「強制關閉快門聲真的能夠杜絕偷拍事件嗎?」
讓君子尷尬,卻杜絕不了變態
臉書上這兩位中國台灣網友的評論就比較到位,如果只是單純的想在電車中給自己拍個照片,那誰也不能證明你不是在偷拍。
想要給自家寵物記錄一些美美的瞬間,卻總會嚇跑寵物。
這都不算什麼,如果是一個生性靦腆的人,因為拍照的時候總會發出巨大的「咔嚓聲」引來矚目,很可能這些人以後就連正常的拍攝都會變少。
如果是在圖書館或者會議室,想要記錄書上或者PPT中的內容,安靜的圖書館和會議室就會充斥著你的「咔嚓聲」,相當尷尬。
舉一個極端例子,如果在日本,有平民目擊了毒品交易現場,他想見義勇為拍下證據,結果紅色的LED燈奇亮無比,還有「震天動地」的「咔嚓聲」,平民over。
日本政府這麼做,我們都能理解。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減少了偷拍現象,提升了「偷拍成本」,但是根本無法杜絕偷拍,上面的日本網友不就下載了靜音的APP和錄製視頻去偷偷錄製,那如果是鐵桿痴漢或者流氓,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偷拍,比如「針孔攝像機」、「微型無聲相機」,甚至直接將手機越獄或者root,或者乾脆就直接把手機揚聲器拆掉也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壞處也很明顯,絕大部分的日本普通人被「快門聲」綁架,其實許多日本人都有「偷偷拍攝」的需求,可能只是單純的拍攝景物不想製造噪音打擾到別人,也可能是獲得正義的「呈堂證供」而取證不想被他人知道而已。
田代政偷拍事件只是一部分原因
你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不不不!
瀨戶正人,他的行為是導致日本手機強制安裝快門聲的主要原因。
瀨戶正人是日本知名的攝影藝術家,日越混血,生於泰國,後回到日本從事攝影道路。
我們這裡先要明確偷拍和擺拍,如果是擺拍,擺拍者會知道自己被拍,會注重自己的儀容和樣貌,給他人留下一個自己最精神、最美麗的模樣,而偷拍的話,被攝者是全然不知情的,因此,什麼丑相都會出現。
而瀨戶正人認為「偷拍可以抓住人們最自然的狀態」。因此他在東京地鐵里使用了靜音快門,並且不告知被攝者任何信息,直接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
我們在這照片中完全看不到那個時期積極向上、光鮮亮麗的上班族女性形象。反而將上班族女性的窘相和百無聊賴狀態給拍攝了出來。
瀨戶正人的這組照片名叫《靜音模式》,獲得了日本「木村伊兵衛攝影獎」。然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被拍攝的女性們看到了自己圖片中的「丑相」,把瀨戶正人直接告上法庭。
這件事越鬧越大,成為當時的社會事件,最後,日本立法規定,所有拍攝器械必須有聲音,不得靜音。
所以說,很大原因是瀨戶正人的行為直接導致的國家立法。
因為日本人面對鏡頭時會比較羞澀,在鏡頭面前不能展現出最本真的自我,所以那時的瀨戶正人希望透過偷拍這種形式,真實反映日本人的內心情感。
雖然是從藝術角度出發,但是卻忽略了日本法律中的「知情權」、「肖像權」以及「隱私權」,這一點是不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