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天裡喝一大碗的熱湯真的是一大享受,尤其是老人們也特別喜歡喝熱湯,不過專家表示,喝熱湯或將對健康起著不好的影響。以下5種喝湯方式很傷身!1.湯太燙傷食道專家指出,熱湯能維持口感,但大部分的湯品不建議過度追求「熱度」。有研究表明,常吃燙食的人,易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由於這些地方的黏膜十分柔嫩,無法耐高溫,因此喝湯溫度建議維持在60℃以下為佳,否則恐造成口腔和食道黏膜損害;長時間食用燙食,就會誘發黏膜的癌前病變。2.熬太久普林高有些濃縮的火鍋湯頭,或是熬煮太久的湯品,雖能提升風味,但普林的含量也會因此增加,有增加罹患痛風的疑慮。建議控制好熬湯時間:青菜+海鮮,熬煮時間最好在半小時內;肉湯或骨頭湯,時間可適當延長。使用高壓鍋、砂鍋等器皿不但能提升湯的口感,還可縮短時間,所以使用以上鍋具煮湯時,都建議不要超過1個半小時。3.食鹽多血壓升熱湯加鹽能提升口感,但量一定要控制好!世界衛生組織層建議,大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5公克的食鹽。一旦過量就會導致血壓上升、提升心臟病和腎臟疾病等風險。專家也建議,煲湯時除了控制食鹽量外,放鹽時間也很重要,建議在湯快煮好時再放。4.喝太快有害健康飯前喝湯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的攝入量,間接能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但若喝得太多太快也會影響食慾,尤其是孩童,一旦營養攝入不均衡,就會對發育造成影響。建議喝湯儘量放慢速度,喝慢點有助於營養均衡攝取。5.容器怕高溫耐高溫的塑膠碗、壓克力餐具等,因不易破又輕便,越來越多人愛用,但因為這類餐具卻成為健康殺手。例如美耐皿,由三具氰胺和甲醛合成的樹脂所製成,具有美觀耐用特點,但多國研究都發現,當高溫超過70℃時,這種餐具其中有部份三具氰胺會溶於食物中,雖然未超標,但長期下來對身體會造成影響;建議儘量使用陶瓷餐具或是沙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