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每天給婆婆喝菜湯,婆媳前後去世,村民說是想念兒媳的菜湯了

@ 2018-11-22

兒媳每天給婆婆喝菜湯,婆媳前後去世,村民說是想念兒媳的菜湯了

王婆婆生了兩個兒子,8年前,老大因病去世,剩下六十多歲的大兒媳。其他兩個兒子都在外資企業還是上班,工資很高,收入也算是中等水平,而大兒媳一輩子都在農村種地,樸實的農村婦女。

大兒子有孝心,去世前一直負責王婆婆的起居, 他走了後,小兒子不放心,商量後就把王婆婆接到城裡養老。兒子的本意是讓王婆婆能安享晚年,可沒想到沒住幾天,兩個兒媳就不樂意,導致王婆常常沒飯吃,兒媳也不管。大兒媳知道後,一早乘車去了縣城,幫婆婆收拾好東西,準備帶她回去,王婆婆也很高興和她走。

王婆婆已經八十多歲,大兒媳也已經六十,兩個人都不年輕,臨走時,王婆婆的兒子一直勸阻大兒媳。他們認為,農村生活條件不好,而城裡醫療、交通都發達,他們準備雇保姆照顧王婆婆,一定能讓王婆婆享福。沒想到大兒媳卻說:「我已經照顧媽二十多年,媽已經習慣吃我的煮的飯,和我在一起媽也也習慣。城市再方便,保姆再細心,也比不上自己兒女的對父母的感情。我相信媽更需要陪伴。媽年紀大,不能被困在這樣一個沒有人情味的地方,老伴走的時候千叮萬囑一定要照顧好媽。」

就這樣,大兒媳騎著電動車,帶王婆婆朝著農村方向走。一路上,王婆婆心情十分複雜,不停嘟囔著「回家好,農村熱情,人好,農村自在啊!。

大兒媳也有自己的孩子,現在已經成家,兒媳也很孝順,一直挽留他們在自己家住,怕她們婆媳倆太勞累。但大兒媳心疼兒子,不想給孩子添麻煩,就帶著婆婆回到了老屋。老屋是當年王婆婆耗盡心血才建成的,雖然現在有些破舊,但收拾一下仍能居住,大兒媳把最乾淨明亮的屋子讓給了婆婆。婆婆很喜歡這樣的環境,兩個人滿意的在這裡住了下來。

王婆婆歲數大,牙齒幾乎掉光。沒辦法吃飯,這讓大兒媳很心疼,王婆婆只能喝湯,並且很喜歡喝菜湯,大兒媳為了婆婆,就特種開荒了塊青菜地,悉心照料,每天為婆婆做湯。

怕只吃蔬菜營養跟不上,就想各種辦法為婆婆補營養。變著花樣的把魚、肉混在湯里。而自己卻捨不得吃好的,每天就著剩菜吃飯。 王婆婆歲數大睡硬床總是失眠,秋天兒媳會把新鮮飽滿的穀草收起來,晾掉水分,為婆婆鋪床。一晃十多年過去,在大兒媳的悉心照料下,王婆婆身體健康,除了頭髮變白,精氣神比十年前還要好。村裡的人都說:王婆婆有運氣好,遇到了一個好兒媳。照顧的這麼細心,活到一百歲都沒問題。

其實年輕時王婆婆對兒媳也是疼愛有加,兒媳年輕難產,是王婆婆盡心盡力的伺候兩個月,兒媳才活過來。關心總是相互的,婆媳倆不離不棄十年,每天幾乎都在一起。大兒媳在哪,婆婆都會在一邊看著。這幾年,王婆婆攢了幾千塊錢,想留大兒媳,可大兒媳怕其他兩個兒媳有意見,拒絕了這些錢,不過這讓王婆婆更加感動。

大兒媳如今也七十歲,到了養老的年紀。冬天下大雨的一天,天還剛亮,王婆婆肚子就感到餓,當時已經七點多,每天這時,大兒媳都會來送飯,可今天仍然沒來。王婆婆感到心慌,連忙拿起一根小木棍去找兒媳。看見兒媳倒在廚房,王婆婆非常難受,趕緊找來了孫子,兩個孩子圍在媽媽身邊,大兒媳醒後,緊緊握著婆婆的手,對兩個孩子的說:「如果我不在,你們一定要照顧好奶奶,這是你爸的遺願,也是我的遺願,我有兩萬元的存款,是留給婆婆的,你們誰也不許用,要讓奶奶安享晚年。」交代完這些兒媳就沒有了呼吸,王婆婆使勁呼喊著兒媳,兒媳卻沒有回應,她眼淚止不住的流。

辦完兒媳葬禮半個月後,王婆婆在一天夜裡,靜靜的去世了,大家都很傷心和意外,王婆婆的身體健康,村裡人都以為他能活到一百歲。後來大家說,這是王婆婆放不下兒媳,所以去找兒媳作伴。

大兒媳的孝順,感動了很多人,也讓她的兩個兒媳潛移默化,王婆婆是我見過最孝順的人,也是最美麗的人,後來,村裡人口耳相傳王婆大兒媳的事跡,漸漸的,這種孝順的行為越來越多,大兒媳也成了孝順的代名詞!

父母養育我們,他們老了,請好好孝順,讓他們安享晚年,健健康康的生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