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十月中,雪還未盛。雨遇寒,將霰為雪。雨凝先為霰,霰成微粒,霰為霏,飛揚瀰漫為小雪。
白居易詩:"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來自《釋名》對"雪"為"綏"的解釋,綏是安,霏霏綏綏,天地間就變得靜了,更顯人聲之喧。
《廣韻》解釋"雪"為"除",由"除"而"洗",莊子由此引申而用"澡雪而精神"。
每年11月22日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也是天蠍宮和人馬宮的分界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而小雪則成了寒冷開始的標誌。
1
小雪三候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虹藏不見
小雪之日"虹藏不見",陰陽交才有虹,此時陰盛陽伏,雨水都凝成陰雪了,虹藏而不見。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小雪後五日"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閉塞而成冬
再五日"閉塞而成冬",冬為藏,為終。
虹是大氣中的一種光學現象。大氣中的小水球經日光照射發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彩色圓弧,由外圈到內圈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彩虹的出現意味著晴天朗日,虹在小雪節氣里藏匿不見,正說明天地間此時陰盛陽伏。
古人認為,如果小雪時節彩虹不藏匿,就會出現妻子不忠於丈夫之事;如果陽氣不升天,陰氣不落地,那麼君臣間就有相互憎恨之心;如果天地不閉塞成冬,社會上就會出現淫亂放蕩的現象。
2
小雪養腎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 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重點保養的臟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養生的原則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說到「腎」,那我們該如何養呢?
我告訴大家一個既有效又簡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太溪穴位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從名字不難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顧名思義也就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
如果腎水充盈,精之充足,腎的「原陽」或者說 「真水」才會發揮其作用,溫潤營養我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 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 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同時,因時間和空間的不同, 對該養護的臟器也應不同對待。 在這裡所說的空間是指人體和自然空間存在共性,即「天人合 一」的核心思想,人與自然的和諧 狀態。腎與自然界各氣相應,冬天是藏精固精的良好時機,應季養護腎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在冬季養腎的原因。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 9 點,一次按 30 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 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3
帶帽子、圍圍巾,重視頭部保暖
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並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小雪時節很多地方的氣溫已降至0°C以下,應特別重視頭部保暖。頭部由於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
因為「頭為諸陽之會」,當頭部受到風寒侵襲時,血管收縮,肌肉緊張,很容易引發傷風感冒、頭痛、面癱,甚者可引發心腦血管病。頭部是大腦神經中樞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為頭部皮膚薄、血管粗、毛髮多,故頭部散發的熱能也較大。由於頭部與人體熱平衡的關係非常密切,寒冬季節若不注意頭部保暖,體熱會很快從頭部散發出去,以至損害人體陽氣,消耗機體的能量。因此,小雪節氣人們外出時宜戴上帽子、圍巾等以防頭部受寒。
4
小雪前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
早睡晚起
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
人們之所以感覺身體發冷,多是陽氣不足。中醫有「動則生陽」的說法,因此建議大家多做一些鍛鍊,以室內運動為好,如桌球、羽毛 球、跳繩等,不要太劇烈,以免傷了氣血。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健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
冬季鍛鍊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鍊,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5
小雪進補
小雪節氣,葉落草枯,雪花飄揚,一派銀裝素裹之象。此時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中醫認為這個季節最益於進補,日常也要注意早睡晚起,這個季節養生可以藉助「天」力達到延年益壽。
不要一說進補就想到補藥, 在冬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用好日常飲食達到身體補益的效果,比如五穀、五果、五蔬、五畜等,一日三餐的慢補更為有用。
紅棗
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 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
紅棗可以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 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白朮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
栗子
冬天的食補重點是腎,栗子被稱為「腎之果」,具有補腎壯腰、活血化瘀的功能,很適合冬天人 體的需要。栗子性溫味甘,有補腎強筋、健運脾胃和活血的作用, 老年人經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療腎虛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大便溏爛等症狀。
羊肉
羊肉在冬季食用對身體更為有益。因為,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症狀。羊肉中鐵、磷等物質的含量 比其他肉類高,適於各類貧血者食用。
6
堅持泡腳抗,養護陽氣
中醫保健理論關於一年四季沐足有記載:「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我國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喜歡睡前泡腳,長期堅持,他曾作詩:「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這些詩句論述了泡腳的益處。
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冬天陽衰陰盛,同時因「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 素問·厥論》 ),故夜晚寒邪易從足部入侵,進而侵犯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所以容易出現「腳冷冷全身」的現象。
《備急千金要方》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記載:「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所以將沐足時間定於夜晚臨睡前,沐足後覆被入睡既能保持整夜足部溫暖,顧護陽氣,更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質量,一舉兩得。
7
常練八段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健身養生體操。它是由八種如「錦」鍛般優美、柔順的動作組成,又因為此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常練八段錦可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具有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之功能。
現代醫學研究也已證實,八段錦能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等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
八段錦雖然是全身運動,但呼吸並不急促,而保持固有的自然呼吸並增加呼吸深度,每天堅持鍛鍊,對於防治高血壓、胃潰瘍、糖尿病以及許多慢性疾病有一定作用。八段錦動作簡單,易記易學,適合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群練習。
8
小雪情志養生
小雪節氣,葉落草枯,雪花飄揚,一派銀裝素裹之象。此時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中醫認為這個季節最益於進補,日常也要注意早睡晚起,這個季節養生可以藉助「天」力達到延年益壽。
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中醫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古樂中的「角、徵、宮、商、羽」五音,當人們出現情緒問題時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關理論進行音樂治療。
清代醫家吳師機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如被煩惱困擾,出現抑鬱易怒等肝氣鬱結症狀時,應多聽「角」調式樂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賞此類曲目有利於平調旺盛的肝氣,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