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地球為什麼一直能夠穩定運行幾十億年

@ 2018-11-20

太陽系的所有星球都在穩定的自轉著,地球也不例外。這個動力是引力催動的,也可以說是天生的。這是所有天體的運行規律。

宇宙中的所有恆星,幾乎都是由一團巨大的分子雲聚集而成。分子雲團的大小,決定了這個恆星系統的大小和性質。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同樣是起源於一團氫分子雲。

宇宙中的星雲有原始星雲和次生星雲。原始星雲是宇宙大爆炸時形成的,次生星雲是恆星死亡回歸宇宙的。

次生星雲由於原恆星熱核反應生成了重元素,因此重新誕生的恆星系統重元素就多一些。科學界根據一個恆星系統的物質成分結構,可以判定這個恆星系統是由原始星雲還是次生星雲形成。

我們太陽系是由一個次生星雲生成的。

不管什麼星雲,恆星生成的過程都差不多。

開始星雲非常鬆散稀薄,由於某些宇宙事件的擾動,比如超新星大爆炸、黑洞或中子星碰撞等等,巨大的能量釋放會衝擊這些星雲,被攪動的星雲會在自身引力下開始聚集,越聚越緊密。

隨著聚集的提速,星雲開始旋轉,漸漸形成了一個盤狀漩渦結構。隨著中心坍縮數量級加快,引力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高,強大的壓力點燃了氫核聚變,一個恆星星胚就形成了。

這個星胚繼續吸積形成了中心恆星,比如太陽,就吸取了整個系統99.86%的物質,剩下的0.14就圍繞著太陽繼續旋轉。

太陽形成後,強勁的太陽風把剩餘的殘渣餘孽吹到了更遠的地方,但這些玩意依然保持著太陽形成時的角速度旋轉著,碰撞著。

在不同軌道有一些不均勻的物質分布,漸漸形成行星核,像滾雪球一樣吸積著軌道的殘留物,最後清空了軌道,行星就形成了。

太空中沒有什麼阻力,這些行星就一直保留著星雲漩渦時的速度,依靠慣性圍繞著太陽旋轉。

在不同軌道有不同的速度,這個速度正好是環繞太陽的速度,與太陽的引力做到了平衡,既不會飛出去逃離太陽,也不會被太陽的引力吸過去被吞噬。

各個行星的速度就是這樣形成的,而且正好與太陽的引力平衡。

距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受到的引力就越大,為了抵禦引力向心力的拉扯,公轉速度就越快,而距離越遠的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小,公轉速度就越慢。

按照萬有引力的質量距離關係計算一下,這些星球正好符合宇宙第一速度,即環繞速度。

除了八大行星,太陽系已知的五顆矮行星、173顆衛星、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塵埃等等,都在以不同的角速度圍繞著太陽旋轉,或者圍繞著自己的主行星、兄弟星旋轉,這些旋轉的動力都是來自太陽系形成的原始動力和相互引力關係,憑著慣性一直運行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