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誕生可以說是美元與黃金「分手」之後,尋找的新載體,目前,石油美元體系已經建立43年多了,其目的是為進一步支撐美元在全球的地位,也幫助美元重返了「世界貨幣」之王座地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但無奈的是,想要交易石油,就不得不使用美元,非美元國家需要購買石油,必須要支付匯率兌換費才能獲得美元。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石油美元就是美元的核心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購買美債是市場自願的行為,但美元正是可以通過對SWIFT施壓,進而可以間接控制石油交易並掌控了非美元貨幣和美元的匯兌業務。換言之,目前發生在包括伊朗、委內瑞拉等部分產油國的石油出口困境和美元荒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被美元限制結算,從而丟失了大部分的客戶,進而拖累經濟和金融市場。
圖片來源USDdollarburning
對此,俄羅斯財長更在數周前公開表示稱,「我們現在是付諸行動的時候了,我們將拋棄美元,並尋求替代貨幣。謝天謝地,我們可以加快這一進程」,同時,俄財長還暗示,有可能在石油貿易中正式使用盧布,棄用美元。
事實上,自中國版的原油期貨在今年3月橫空出世後,目前來看交易量表現強勁,僅日均成交量一項,已經超過杜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貨品種,成為亞洲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貨合約,僅次於美國紐約WTI和英國布倫特(Brent)原油期貨,並躋身全球交易量前三名。
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一位資深的美國原油期貨交易投資者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告訴我們稱,「目前,我們市場的價格波動和交易量開始被上海原油期貨帶動了起來,現在連美國的原油交易員也終於要開始頻繁的盯夜盤了(以往亞洲交易時段往往比較冷清)」,事實上,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早在三個月前就在上海回答記者提問時更是對此表示,「人民幣定價功能已初顯」。
圖片來源psuv
而人民幣原油期貨作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典型代表,我們注意到,在11月10日舉辦的「中國國際石油貿易大會-原油期貨服務實體經濟專題活動」上,上期所副總經理滕家偉透露:截止到10月31日,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1691.45萬手(單邊),累計成交金額8.57萬億元。
目前已有41家境外中介完成備案,廣泛分布在新加坡、英國等地,境外參與者持倉量已占全市場約13%, 而該持倉量在五個月前還僅僅只在5%左右,而從9月3日開始,人民幣原油期貨更是完成了上市以來的首次交割操作,要知道,交割操作是連接人民幣原油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紐帶,更是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具體體現。
而我們也多次強調,一個原油期貨新品種(新石油貨幣體系)是否有國外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則體現了石油人民幣在全球原油市場上定價能力,當然,另一面這將意味著將有助於從主要的國際基準手中爭奪部分石油定價權來對沖油價上漲的風險。
圖片來源leap2020
對此,英國金融時報稱,這件事的意義從更長遠來看,中國有讓人民幣變成主要國際貨幣的明確目標,至少也要在亞洲能取代部分石油美元功能,而這也將為那些尋找美元(或石油美元)替代結算方案的參與者提供了一種選擇,而我們也在數周前提醒投資者,中國一家石油公司在5月份用人民幣結算中東石油首單後,今年料將採取措施以人民幣結算更多的進口原油,最早或於下半年從俄羅斯或安哥拉的石油結算中開始試點計劃。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石油人民幣只是在石油美元的「千里之潰堤」上鑽了一個洞,給尋找經濟希望的產油國們透了一點光,同時,石油人民幣當前仍處在剛剛誕生階段,因為,無論是石油美元或是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建立,都需要一整套成熟的期貨交易、定價權等金融體系的支撐,比如,一個重要前提是先建立起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石油期貨交易中心。
圖片來源psuv
由於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均衡及其在全球其他地方購買商品還面臨諸多不便之處,所以,可能還需兌換成美元,換句話說,即使OPEC的石油公司同意在出售石油時用人民幣結算,那也只是針對向中國出售石油時用人民幣結算,而並非是在石油結算時全面棄用美元。
當然,這將導致美元需求下降,當然,更長遠的意義還在於,美國知名金融網站Zerohedge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解釋,該外媒稱,石油美元體系正在慢慢瓦解中,也在不斷的失去市場份額,多國也對美元再次開始失去信心,想要有選擇新的儲備貨幣或石油貨幣的需求,從而打破「石油-美元-美債」這個運行了半個世紀的石油交易體系。
圖片來源COIIREUL
另一面,可能很多讀者朋友不太了解到的是,石油和美元、黃金一樣,不僅僅只是能源,石油更是一種貨幣形式,因此,當石油人民幣不斷朝著實現定價權過程中,中國也應該多儲備像石油這樣的經濟戰略物資,對沖美元指數波動所帶來的進口油價成本上升的風險,事實上,目前美國正在竭力打壓國際油價,其核心本質就在於美國原油產能受限後,用於滿足自身工業體系和製造業的能源戰略需求。(完)BW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