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飯,不如一起出汗」日漸盛行,走路這種最實惠的養生法,已經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徵。
「走路」這件邁開腿就能做的簡單事,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研究證明,走路能夠為骨骼、肌肉和關節提供很多的益處。
怎麼走路有益健康,也是有科學方法的,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如何正確走路!
哪裡走?
走路最好還是在公園、體育場等遠離馬路,清靜又乾淨的地方。理想道路應該是草地、土地、塑膠場地,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實現這個較困難,但有土路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有操場、運動場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
走路一定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為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
走多少?
真正有利於改善健康的,是一次性走完的6000步。
一個人每天之中,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里走幾步,加起來可能就有幾千步。但最好的走路非「零敲碎打」,走走停停。最好的健走,是一氣呵成,走夠30~40分鐘。
推薦老年人每分鐘100步,30分鐘3000步。中青年可走得更快些。
怎麼走?
走前要熱身,走後要拉伸,中間我們「跟著感覺走」!
健步走30分鐘時,會有適度心悸氣短,在適度氣溫下出微汗,這樣是最好的,別讓自己太累。健步走時,上肢也應擺動,一方面可增加有氧運動量,更好體現有氧運動效果,還有利於鍛鍊上肢與胸部肌肉。
健步走以小步為宜,每一步比平時走路多向前邁10厘米即可,剛開始要循序漸進。有的人第一天就走得飛快,超過負荷,會傷到膝蓋和小腿,產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