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其華教授介紹:
立冬是一年陽氣生、長、收、藏中——「藏」的開始。
寒冬將至,萬物收藏,歸避寒冷,這時人體內陽氣漸收、陰氣漸漲,此時的養生要點在於養陽、藏陽,補腎藏精,養精蓄銳。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其意思是:冬天養生,最要順應避藏,避寒藏暖,就要早臥晚起。
「冬夜伸足臥,一身俱暖」以「養藏」陽氣。人們要適當早睡,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
同時,應該避免熬夜,因夜間氣溫低,寒氣易侵襲人體致病,尤其是老人與小孩,儘量在10點前上床睡覺。
其次,立冬後氣溫低,要注意保暖防寒,尤其要特別注意頭頸部、腰背部和下肢的防寒保暖,外出時要穿著舒適保暖的衣服,可戴上帽子、手套及圍巾。
最好堅持每晚用溫水(可加入少許生薑、花椒等)泡腳,可加速下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溫陽寒邪。
中醫認為對應五行的原則,立冬後飲食應以補「黑」為主,應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髮菜、海參等黑色的食物。
這些黑色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胺基酸、維生素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硒等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益。
同時在飲食上要「溫補」,少辛增酸,預防疾病。
立冬後應少食寒涼冷飲,多吃溫性、熱性尤其是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生薑、韭菜、桂圓等。
同時還要適當進補一些有健脾養胃或補益肝腎作用的食物,如蓮子、芡實、大棗、燕窩、銀耳、豬肝、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古人云:「冬三月……人當閉精塞神,以厚斂藏。」
立冬後,人的精神應該有所斂藏,保持精神安寧。
冬季陽氣蟄伏,為保證陰陽平衡調和,首先要求精神內守,情緒平和,不大喜大悲,不驚動陽氣,使人體陽氣伏藏內斂,養精蓄銳,有利於開春時陽氣的生騰發越。
一些冬季容易發生的疾病,大多與情志密切相關,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所以安定神志、心情舒暢還可以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
在冬季可培養一些修身養性的愛好,如養花、練字、聽輕音樂、看書等。
陽氣是萬物生長的根本,因此,冬季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已關在屋子裡,人體要適當感受天地間的寒涼之氣,走到室外,激發身體的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立冬時鍛鍊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
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鍊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
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冬季運動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運動出汗後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寒濕之邪侵入體內;
2.運動前要做好熱身準備,因氣溫低,身體的韌帶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都降低,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3.鍛鍊時間最好安排天氣晴朗的上午或下午,也可在室內進行,以免受涼感冒。
立冬後是養生的重要節氣,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大家要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注意固護陽氣,來年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