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養生穴位,附高清穴位圖,十分難得!受用一生,收藏了吧

@ 2018-11-04

日常生活中的你,是否總覺得哪哪都不舒服?像感冒、頭痛、便秘、流鼻血等等這些小毛病時有發生。此時你的內心深處是否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病秧子?小毛病不斷,大毛病沒有?或許是久病成良醫,覺得這些都是小毛,不需要理會,也不至於去醫院。

雖然是小毛病,但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威脅,不得不重視。或許您覺得既然是小毛病,自己買點藥吃就可以緩解症狀,無須大驚小怪。但你是否知道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經常服用也是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那麼,針對這些小毛病該怎麼辦呢?

在中醫看來,這些都是「病」,得治。但是不需要大動干戈,也無需用藥,簡單幾個穴位全部搞定。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醫是如何治療小毛病的!一、止疼就用合谷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有清熱、止疼的作用。中醫說:「面口合谷收」,意思就是合谷穴對頭面部的疾病,例如,頭疼發燒,上火牙疼、咽喉腫痛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相當於身體自帶的止疼藥。

按摩手法:用拇指尖按住合谷穴往小拇指方向捏按,力度以感到酸、麻、脹為宜,按壓3到5秒後放鬆,間隔3到5秒後再次按壓,一般按壓20到30次或3到5分鐘即可,如果用於退燒,可用牛角梳和湯勺柄刮頸後的大椎穴,輔助退燒。

二、護心用內關穴

內關穴是心包經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由於心包經能夠寬胸理氣,強心,內關穴也是保護心臟的穴位,日常生活中點按該穴能夠強心裡氣,緩解心慌、焦慮、噁心、妊辰嘔吐、暈車嘔吐等症。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壓,每次按揉三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和症狀有所緩解。

三、腰痛用委中穴

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通暢腰背氣血。

按摩手法:按揉委中穴時力道以稍感酸痛為宜,按壓三到五秒後鬆開,一壓一松為一次,連續按壓二十次左右,值得提醒是,如果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四、養胃就用中脘穴

中脘穴有調理消化系統,活血的功效,胃不好的人尤其是胃隱隱作痛,不敢吃涼東西等胃寒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按摩手法:胃刺痛時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十秒,鬆開,在壓,如此按壓三到五分鐘一般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如胃脹、消化不良等,可用手掌輕揉中脘穴,促進消化。

五、養顏就用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肝經、脾經、腎經三條經絡的交匯處,被稱為女人的不老穴,是婦科疾病的首選穴,對於月經不調、痛經、腹痛、腹瀉、失眠等效果良好。

按摩手法: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一分鐘左右,停歇十秒後再揉,或順時針的按揉此穴也可,從月經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穴10分鐘,堅持三個月,可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要注意的是,孕婦要避免按揉三陰交穴。

六、咳嗽按揉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分處。咳嗽不止時,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個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療法。少商是井穴,在這裡放血可以減輕咽喉的疼痛。這是因為肺怕熱,喜清涼。少商放血就相當於將肺經過熱的氣血引出去,還肺一個清涼的天地。刺血的時候,先用酒精將針和皮膚都消毒,然後捏起一點點少商處的皮膚,用針快速在皮膚上刺兩下,同時擠三到五滴血,然後迅速用棉棒輕輕按住,以便於止血。

少商穴最擅長治療的一個病症是咳嗽。秋天時,很多人會時不時地咳嗽幾聲,嚴重的甚至咳出血來,咳得頭痛。這時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七、止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時,可用雙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痛麻脹感後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此外,情緒方面的問題,穴位按摩也能適當緩解,比如緊張不安,可以按揉勞宮穴。勞宮穴是調節自律神經的穴位,刺激這個穴位會緩解緊張。

八、痛經按揉十七椎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在中醫臨床中,通過穴位按摩的方法能對痛經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月經周期較準時的女性,可以事先「防患於未然」。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位置。在經前一周左右時間,按摩「三陰交」,對緩解痛經有很好療效。如果月經已至,則可在經期按摩「十七椎」穴。「十七椎」在《千金翼方》中被稱為「背部奇穴」,位於腰部的後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尋找此穴時,可以用手壓一壓,如果有明顯的痛感,就是找對了位置。操作時,用拇指指關節加點力度,按揉該穴3~5分鐘,感覺有輕微的痛感為度,不能只按,一定還要揉,才能讓血脈暢通,疼痛才能緩解。

九、便秘點壓天樞穴

便秘患者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感覺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有便感,然後屏氣,以增加腹內壓,稍後即可排便。

天樞穴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十、頸部僵硬按揉肩井穴

現在有一種比較多發的頭痛,叫頸性頭痛,是由頸椎問題引起的,因為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導致頸部肌肉緊張,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從而引發頭痛。這種頭痛可以按揉肩井穴緩解。位置在頸部後面最突起的骨頭與肩頭連線的正中。

按摩時,用中指按住對側的肩井穴,並轉動與肩井穴同側的胳膊,按壓力度以感覺到「舒服的微痛」為最佳。如果在辦公室備一個小吹風機,休息時間溫暖肩部,效果會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