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財政預算案:截至今年6月 我國國債1兆659億!

@ 2018-11-04

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政府總債務和負債達到1兆659億令吉,或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4.5%,低於去年同期的80.3%。

上述債務已計入中央政府債務共7252億令吉(佔GDP的50.7%)、政府擔保1175億令吉(佔GDP的8.2%)、一馬發展公司淨債務383億令吉(佔GDP的2.7%),和其他負債1849億令吉(佔GDP的12.9%)。

為了更有效評估中央政府的負債水平及曝險度,財政部今次採取了與往年不一樣的計債方式,包括納入所有直接債務和或有債務,一目了然。 (圖取自彭博社)

今年國債略降歸功於所採取的措施奏效,包括根據實際需要、範圍和優先順序,重新檢討大型基礎建設項目和其成本架構、主要從國內市場籌資,以減少外匯曝險度、僅為發展項目貸款以及重組融資成本高的債務。

根據當前經濟狀況,需要政府固定每年付款的新公共私營合作制(PPP)項目將被終止。同時,新的公私合作項目必須公開招標。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配合更完整監督政府債務和負債曝險程度,今次的國債報告計入了中央政府的直接債務、已承諾的或有債務及其他義務。此舉是為了更有效評估中央政府的負債水平及曝險度,進而得以採取更審慎的債務和負債管理。

截至6月底,國內一共有100項公私合作制項目,涉資總額高達1351億令吉,當中涵蓋未撥款的政府擔保項目(Outstanding Government Commitment),特許權介於10年至30年,最後的付款承諾落在2047年。

上述絕大部份的公私合作制項目均是建設、租賃、維護、移交(簡稱BLMT)合約,共有48個項目。當中義務包括有效費用(availability charges) 、維護費用、重置資產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

另外,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政府未撥款政府擔保總額達2584億令吉,佔GDP的18.1%,比較2017年全年僅2382億令吉,或占GDP的17.6%。

上述擔保主要用以融資基礎建設項目,如捷運系統、輕快鐵、泛婆羅洲高速公路、東海岸鐵道計劃(ECRL)、高教貸學金(PTPTN)以及供公務員申請房貸的公共部門居所資助局。

當中高達90%均是令吉計價的未撥款政府擔保,剩餘是人民幣、日圓和美元,為此外匯曝險度有限。

同時,近半的未撥款政府擔保流入基礎建設項目(47.8%),緊接是服務(22.7%)、投資控股(13%)、公用事業(11.1%)、金融(3.8%)和種植(約1.6%)領域。平均擔保期為8年,有約58%未撥款政府擔保會在10年屆滿,剩餘則是超過10年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