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攝影師 Maurice Mikkers 通過切洋蔥、吃辣椒、激發快樂或傷心的情緒收集了朋友們的眼淚。然後把淚水放到顯微鏡下拍攝。原來不同情緒下,眼淚的構成似乎也不一樣。
看著風扇幾分鐘後得到的淚水
看著風扇幾分鐘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切白洋蔥後得到的淚水
吃迷你紅辣椒後的淚水
吃辣椒後的淚水
切完白洋蔥再吃辣椒後的淚水
切完白洋蔥再吃辣椒後的淚水
高濃度薄荷油塗在眼皮上後的淚水
切完白洋蔥,把胡椒放到眼睛,用鼻吸水,再吃辣椒後的淚水
強制情緒反應後的淚水
強制情緒反應後的淚水
強制情緒反應後的淚水
其實科學家們早就研究過眼淚,還劃分了三種類型:基礎型,一直都在分泌,默默地保持眼睛濕潤;反射型,受到特定刺激時分泌的,比如切洋蔥或者眼睛被戳到;情感型,傷心或者太開心的時候的。眼淚中絕大部分都是水分,還有鹽、油、抗體、酶等等,而正是因為鹽的存在,眼淚結晶後會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奇妙的是,同樣因為鹽的作用,即便是成分百分之百完全相同的兩滴眼淚,結晶之後也是迥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