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孩子們最愛的海洋館,海豚表演都是必看的項目之一。這本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可是查過一些資料後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了解到它們的來歷後你就會知道,這些來自海洋的精靈們所表現出的活潑與微笑,可能是人類對自然界最大的誤解。
比起那些整天只是為了馴養員手裡的小魚,而不得不表演的海豚們,它們有這樣的一群同類則活得更加辛苦。不但要經受過極為嚴苛的訓練,而且還要執行一些普通被馴化的海豚們絕不會去做的任務。它們,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特種部隊」,同時,也是最不被人們所熟知的「水下尖兵」。
說起來,將聰明靈活的海豚應用于軍事用途,美軍才是軍用海豚的「始作俑者」。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潛艇、水雷及水下蛙人的威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美國海洋哺乳動物計劃(NMMP)開始接收來自美國情報機構的資助,重點研究利用海豚的天然聲吶與潛水的能力,來搜索和標記水下可疑目標的方法。無獨有偶,繼美軍在聖迭戈成立第一支「海豚部隊」,蘇聯在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海豚訓練基地。目的就是為了訓練可用於水下作戰的「軍用海豚兵」。
美國和蘇聯所訓練的海豚「尖兵」,大多挑選的都是寬吻海豚。這一種類的海豚成年後身長約為2至3米,體重可以達到200到300公斤,最高游泳速度可以達每小時79公里,最大能下潛至300米深。寬吻海豚的智商和生活方式也絕對處在「碾壓」的層級。不但很容易與人類建立起信任關係,可以被訓練完成各種任務,而且它們還尤其喜歡群居,「戰友」受傷後還會盡全力去保護彼此。此外,寬吻海豚所自帶的「聲吶系統」也非常靈敏,可以清晰分辨出物體運動及超聲波反射頻率的細微變化,能夠幫助海豚在昏暗的水下更好地辨別物體。
通常,一名合格的「海豚兵」要執行掃雷一類任務,要經歷長達七年的訓練。掃雷前,會先由幾艘聲吶探測船勘察港口周圍水道,標出危險區域。隨後「海豚兵」們開始行動,利用自己發出的聲波搜尋海中的爆炸物。經過嚴格訓練的海豚,可檢測出周圍112米範圍內,最小約7厘米的金屬物體。它們完成任務的時間,比一般的潛水員縮短了近一半,可以說是絕對的掃雷高手。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從科威特到伊拉克南部海港的美軍補給線遭到水雷封鎖,美國海軍緊急調集了9隻海豚來執行航道排雷任務。經過7天的緊張作業,海豚排雷隊終於排除了100餘枚反艦水雷,成功打通了補給航道。
由於海豚出色的潛水能力,它們有時還被賦予了戰鬥的功能。越南戰爭期間,為了對付頻頻攻擊美方軍艦的北越蛙人,美軍調來了6隻「海豚兵」,它們能在360米外發現敵方目標,並且悄悄地逼近,等到蛙人靠近時,就用連接高壓氣罐的空心尖管發起攻擊。僅在十二個月內,這些海豚兵就幹掉了北越50多人,從此便再沒受到過蛙人的襲擊。
雖然海豚兵大多數時候都很有紀律意識,但是也有開小差的時候。美軍做過一個統計,30年來,海豚兵執行過50多萬次任務,只有九次「違紀」記錄。可是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的一次海豚「違紀」事件,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當時,美軍有兩隻海豚兵在進行掃雷時突然「叛變」。嘴裡叼著重型水雷就朝自家的掃雷艦沖了過來,而且還把掃雷艦給炸了個大窟窿。對於此事多年來一直議論紛紛。動物學專家所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海豚平時訓練過於嚴酷,所以才讓它們產生了強烈的報復心理。而另一種解釋則更讓人不寒而慄,據說,這兩隻海豚可能曾目睹過同類被人類所殺害,因此才記住了仇恨。
此事一出,讓人們真正開始正視將海豚應用于軍事目的的問題。同時也讓海豚經受殘酷訓練,從事危險的排雷任務,甚至充當「活魚雷」的行為日益遭到動物保護組織的唾棄。按照計劃,美海軍從2017年起就已經開始用無人潛艇,來接替海豚部隊的排雷工作。無人潛艇不但更容易製造,而且可以根據智能程序自主排雷。這倒也並非是因為海豚未能有效完成任務。只不過一台沒有生命的機器被炸毀,要遠比犧牲一條活生生的性命更容易被接受。
倘若你見過它們在海洋中生活的樣子,就會明白把海豚應用于軍事的行為,究竟有多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