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已不是1840年的中國!西方只敢動嘴卻不敢真正對中國動手

@ 2018-10-30

怪不得西方現在只敢動嘴卻不敢真正對中國動手!內幕讓人振奮不已

如果說近代幾場戰爭讓我們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兩彈一星則是讓我們挺直了腰杆,給中國帶來了絕對的安全保障。新中國成立之處百廢俱興,正當中國人民滿懷期望地建設自己的家園之時,帝國主義卻揮舞起核大棒,對中國進行核訛詐。

中國人們沒有屈服,而是義無反顧 ,一頭扎進了大西北的戈壁荒漠,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愛,響應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沒有計算機就用算盤算,最艱苦的時候榆樹皮,芨芨草和駱駝草籽也成了科研人員的口糧,他們中許多人再也沒有回來。

從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80年中國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向遙遠的南太平洋,我們用不到二十年時間完成了這一偉大壯舉,確保地球的另一邊也可以接受「東風」的親切問候。至此,國家的本土安全終於有了最堅實的保障,我們徹底解決了生存問題,這才有了後面的百萬大裁軍,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中國軍隊也踏上了質量強軍的新道路,軍事科技也有了進一步地發展。99式坦克,殲10等一大批武器裝備研製成功,投入現役。而2015年中國彈道飛彈核潛艇開始戰略值班,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彈道飛彈核潛艇憑藉優異的生存能力,是五常二次核反擊的核心力量,它的值班意味著給我們的核威懾加上了一層保險。

進入新世界,短短的十幾年間,中國發生的變化令世人矚目,隨著中國軍隊的轉型,奉行積極防禦政策的中國軍隊已經轉變成了攻守兼備的鐵血雄師,軍隊建設的重點已經轉向了空軍和海軍,軍隊改革轉型也逐漸取得成效,別人打不進來,我們已經做到了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空海天一體的預警網絡嚴密保護著祖國的天空,無數戰鷹巡航在祖國的萬里碧空。在南海,在東海,艋膧巨艦劈波斬浪。

在深山,在密林,二炮飛彈部隊枕戈待旦。在戰時,西太平洋再也不是某些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了。而如今,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話再也不是一個夢想了。航母編隊,第五代戰機,這些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都有了,所謂的島鏈再也困不住這條巨龍了。以後只有我們打出去的時候,再也不會有別人打進來的時候。我們的民族已經用五千年的文明證明了我們的堅韌不屈和錚錚鐵骨,我們的國家已經用近70年的時間證明了我們的聰明才智和英勇無畏。今後的輝煌還需諸君努力,共襄盛舉!

一年前的今天,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同時召開。一年來,夯實科技基礎、強化戰略導向、加強科技供給、深化改革創新、弘揚創新精神……中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而在這一年中,軍事科技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這裡就來細數一下一年來的十大軍事科技成就!

1、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人民海軍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的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航母。不少軍迷像當年期待「遼寧」艦建造和服役一樣密切關注著這艘新航母,看著一個個分段吊運進船塢,看著全甲板慢慢合攏,看著艦島聳立在飛行甲板上,看著工人們忙碌地為航母梳妝打扮、舾裝上漆,看著航母下水時候的紅旗招展,激動萬分!新航母的下水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能夠獨立研製建造大中型航母的國家,也是中國海軍發展戰略向深藍邁進的標誌性事件。

2、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開始運轉

2016年9月25日,位於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宣告落成啟用。該射電望遠鏡有「天眼」之稱,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可以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是中國科技前沿巨大原創突破。在軍事上可以對彈道飛彈再入彈頭信號特徵進行研究。

3、「墨子」號量子試驗衛星升空

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升空,這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完成4個月試驗飛行後,該衛星於2017年1月18日正式在軌交付用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將共同使用該衛星,可通過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星地量子保密通信,並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

4、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該計算機屬於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者公關突破的成果,其科技意義不亞於一枚核彈。如果把傳統計算機運算速度比做成騎自行車,那麼,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就好比開飛機,可應用到各種國防科技運算中去。

5、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升空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升空。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冰箭」,是中國為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 ,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運載能力將達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3噸、近地軌道23噸。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

6、天宮空間實驗室和天舟貨運飛船升空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升空,將與天宮二號進行三次對接加油。

7、殲-20第五代戰鬥機量產

2016年0珠0海0航0展上,量產型殲-20隱身戰鬥機進行了精彩絕倫的公開表演,顯示了這種國之重器終於成功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序列。而據外媒報道,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通了第三條生產線用於專門生產殲-20戰機。殲-20戰鬥機的量產使中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能夠自主研製並批量生產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對空軍實力大幅增長奠定了基礎。

8、運-20大型運輸機正式入列

2016年7月6日,運-20大型運輸機授裝接裝儀式在空軍航空兵某部舉行。相對於殲-20等先進戰鬥機,運-20大運項目屬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遠程重型運輸機,是中國《中長期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的最優先項目。運-20大運機的服役,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200噸級以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批量生產的最大和最強的軍用運輸機。

9、攻擊無人機形式多樣走向世界

2017年5月,中國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亮相,攻擊-1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公開亮相,而中國與沙特就出口300架彩虹系列無人機以及相應生產技術等也正在進行磋商,將成為中國無人機最大一筆出口合同。

此外,最新型的彩虹地效無人機揭開了神秘面紗,在看慣了彩虹-4/5、翼龍-1/2等傳統察打一體無人機後,這種被外媒猜疑可部署到相關海區的新型攻擊無人機,將對現代化海上力量造成極大威脅。

10、新一代輕型坦克成功入列並出口

2016年下半年,網絡上陸續出現新一代輕型坦克列裝部隊的照片,這是中國繼62式輕型坦克後第二代輕型坦克,適合在我國西部高寒高原地帶複雜地形作戰。與解放軍部隊裝備的新一代輕型坦克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同,2016年0珠0海0航展上作為出口型號的VT-5輕型坦克閃亮登場,引起國際觀察家和相關用戶國家的高度關注。

這種新一代坦克是適應新形勢,特別是反恐戰爭條件下陸戰場遊戲規則而研製的一型主戰裝備,具有大口徑火炮、自動裝彈機、高機動性、厚重裝甲等優點,即可以與敵方主戰坦克對抗,又憑藉其高度數字化特徵,能夠在複雜多變的城市作戰環境中具有超強感知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