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生負責,從精神獨立開始

@ 2018-10-19

按 | 一個人需要對自己負責,對人生負責。所謂對自己和人生負責,便是有自己的思辨能力;能獨立的做出決定,並敢於為其負責;能堅持初心,不為外物動搖。今天與你分享的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精神的追求,通過文章中的例子,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

阿谷君

真正迷人的世界,是獨立的

思特里克蘭德四十歲,成功的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堪稱美滿的家庭,是倫敦典型的中產階層。

接下來不出意外的日子,他會不知不覺變老,度過平穩富足的一生,活到一個大壽數,安然進入墳墓……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頓悟」一般,毅然放棄了世俗的依附,不想餘生留有遺憾,決定只為心中的「畫家」夢想而活。

他住進了巴黎最破的旅館,後來又和流浪漢住在橋洞,對金錢置若罔聞,對成名漠不關心,對貧窮坦然處之,也從來不會抱怨哪怕幾天不吃東西, 哪怕身患重疾而遭受折磨……

真是不瘋魔,不成活。他的人生下半程,只為繪畫而活。直至死後,人們才漸漸懂得他的藝術,他的畫價值連城。

這就是以畫家保羅.高更為人物原型的《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

這本書之所以暢久不衰,我想是因為它讓我們如此地震撼:

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那份堅守,是如此有力。追夢者的靈魂以執著為食並愈加強韌,無視苦難的暗夜,直至涅槃重生。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蘊積的這一股強大的能量,《月亮與六便士》就是照亮我們真正精神獨立的明燈。

能夠執著而不迷失,並不為財富、地位或者別人眼中的「成功」而動搖,保持自我精神獨立和追求,才能讓自己的餘生不將就、不違和、不後悔。

就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說的:

「要記得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自我獨立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頭頂上的月亮,它不耀眼卻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真正迷人的精神世界,是獨立的。

真正富有的世界,是超越物質的

錢鍾書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為出名的大學者。

他的小說《圍城》一出版,就驚艷了中外文壇。

很多雜誌和報刊記者都想採訪報道他,可是都被錢鍾書婉拒,因為他實在不喜歡「出名」。

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他去講學,時間是半年。兩周講一次,一次40分鐘,合起來大約是8個小時,給予的報酬是16萬美元。

這讓當時的同行們都眼紅不已,在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16萬美元簡直就是一生「享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巨款,可是錢鍾書絲毫不為所動。

當時很多人都笑他是一個傻子,「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都不接著。

後來錢鍾書解釋了這件事情,他說他看過了普林斯頓研究生的論文,覺得以現有的情況,他們會聽不懂這位中國老師講什麼。

錢鍾書為了恪守「不誤人誤己」的教學原則,所以沒有接下這份高薪工作。

當時擁有如此「傲骨」的錢鍾書有錢嗎?

當然不,他們全家擠在父親的房子裡,他和楊絳雖都是大學的老師,但月薪很少,他的房間除了書,沒有任何擺設。

錢鍾書常說,人生真正的富足與錢的多少無關,而在於精神的供養,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不願意浪費自己半年的時間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哪怕它價值16萬美元。

他太懂得,人一旦被金錢收服,就很難擁有滿足的快樂。

在這種一切金錢至上、價值觀被利益綁架的社會,可悲的是,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精神世界卻變得污穢貧瘠不堪。

有些人為了金錢甚至沒有了道德操守,賠上了一生。

人這一生啊,粗衣布履,未必真貧窮。一滴水、一朵花都可以是富有的緣由。

真正富有的精神世界,必是超越物質的。

真正幸福的世界,是做自己的初心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從小就知道這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另一種人就比較辛苦,比如我,每一步都是後面有人推著你走,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今天看電視,感覺總理身旁的翻譯很美,就想去學外語;

明天看別人考上了公務員,羨慕他安穩體面;

看這視頻,覺得主播好厲害,要學會有趣的調侃;又聽到辯論賽中的高手說的好有哲理,要學邏輯辯論……

瘋狂地去報課程,拚命地去下載,電腦內存一擴再擴,文件夾新建一個又一個。望著收藏的幾十G學習資料,心裡還是無盡的迷茫。

最可悲的就是這種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有光亮就去哪裡,一味地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的口味。

最後,做不了別人,也找不回自己。終將特別辛苦、無奈,一輩子左顧右盼,沒有依附。

真的不要去在意別人的嘲諷和否定,而是把力氣花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在優勢上下足功夫,掌舵自己的人生。

真正幸福的世界,是堅定做自己的初心

初心,它就像那一顆讓我們在黑暗中不迷失方向的啟明星,指引著守護者的路。

人間萬象,世事蕪雜,人生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誘惑,它們就像躲在暗處的幽靈,考驗著一個個站在它面前躊躇不前的人,在它面前繳械投降的,都是因為沒有守住初心。

一個人到底怎樣才算守住「初心」呢?

首先是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也是精神坐標軸。它讓我們能在這滾滾紅塵中,不至於隨波逐流。

誠如王開嶺在《精神明亮的人》中所說:「人群是人的墳墓」。

縱使曠世奇才,沒有信念,也終就是馬戲團中被馴服的動物,不再有任何自我的念頭。

二是必須得有自己的「真熱愛」,亦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能夠專注其中,並可以從中汲取精神滋養,有為它「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魄力。

這兩個方面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生旅途中不斷選擇和努力創造的結果。

也正是如此,每一個人都得為自己進入什麼世界,成為什麼人而負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