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仁壽9對老人集體金婚 穿上大紅唐裝「老了也要浪漫一次」

@ 2018-10-16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10月16日,「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全省啟動儀式和慶祝活動在眉山市仁壽縣舉行。「兒做媽腿,媽做兒眼」的故事被成都商報報道後,搬上了大螢幕。活動現場,相依40多年的母子來到現場,讓觀眾們濕了眼眶。在精彩的節目演出間隙,仁壽縣民政等部門還為身著唐裝的9對老人舉行了集體金婚。

母子相依40餘年上螢幕

一幀幀畫面感動台下眾人

「老娘,老娘……」每當仁壽縣清水鎮紅沙村3組的李國銀背上背簍,85歲的肖淑華就會牽起兒子的手。母子倆一前一後走在鄉間小路上,去地里割草。媽媽牽著兒子的手,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

48歲的李國銀,已經失明41年。剛剛看不見那會兒,他又害怕又自卑,但母親肖淑華給了他活下去的信心。從那時起,肖淑華不論去哪兒,都會牽著兒子的手。

而對於肖淑華,失明了的兒子同樣重要,她耳背得厲害,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如從前。喂豬,喂兔,煮飯做家務,都需要母子倆合作才能完成。也曾有過出去工作的機會,但為了照顧年事已高的母親,李國銀毅然放棄了。如今,李國銀每天晚上都會燒水為母親熱敷,然後一絲不苟地做一下按摩。

這對母子的事跡在2017年被成都商報報道後引起強烈反響。

在活動現場,隨著大螢幕上一幀幀畫面閃過,李國銀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打動著現場所有觀眾。

活動現場還播放了仁孝榜樣何祥明的故事與五世同堂張永文的故事。何祥明養母今年已是97歲高齡了,因病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自從臥床那天起,何祥明就默默擔負起照顧養母的重任,從不習慣到習慣,從笨手笨腳到日漸熟練,他都用心做好每一件瑣碎之事,讓臥床的養母起居無憂。十餘年如一日,從未有過絲亳怠慢和怨言。

9對老人集體金婚

小朋友獻花送祝福

銀髮如雪,兩兩相攜,在節目演出間隙,身著紅色唐裝的9對老人,在眾人注目中走上了屬於了他們的「舞台」,集體金婚拉開了帷幕,9個小朋友也上台獻花,送上祝福。

9對老人當中最年輕的71歲,最年長的已是92歲高齡,與伴侶攜手,他們都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共同歲月。那些風雨相隨的時光里,相知相愛的點滴,柴米油鹽的瑣碎,如今剩下的都是幸福甜蜜的回憶。

童學文與老伴張俊英結婚52年,那時沒有婚禮,如今三世同堂。看著一旁的老伴,時間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童學文滿是欣喜,他說:「如今雖然老了,也『趕時髦』浪漫一次。」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儀式上,仁壽縣民政部門還為老人發放了「和美夫妻」紀念冊與夫妻工藝品。儀式結束後,老人們一起許願,幸福美滿、健康長壽等成了高頻詞。

一粥一飯中

凝聚著孝的味道

油亮亮的東坡肘子、味道鮮美的黑龍灘生態魚、香甜軟糯的糕點……臨近正午,一道道由名廚烹飪的菜肴端上了壩壩宴的圓桌。

為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在當天的壩壩宴中,專門為老人準備了適合他們口味的菜肴。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每一名老人都順利入座,有的細細品味著菜肴,有的三三兩兩與旁邊的「新朋友」聊得開懷大笑,歡樂時光雖然過得太快,但「一粥一飯」中凝聚著濃濃的「孝」的味道。

在「我們的節日」里,一幕幕溫情不斷上演,重陽佳節成為了孝道傳播的契機,及時行孝,就在此時,就在此地。

潘建勇 李御風 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攝影報道

編輯 潘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