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被比喻為一場旅行,那麼哲學故事就是一次風暴洗禮,相應的,為了鍛鍊各自的哲理思考能力,我們就要學會融入「風景」,而最好的融入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這樣的「潛入」和「潤物」中,一些經典哲理故事會對我們人生的滋養和浸潤不可或缺。而故事中的一些哲理(不是那種哲學說教或乾枯的哲學理論)必須轉化為我們現實可以理解、體驗、接受的東西。而經典哲理故事,就有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轉化功能。
請看哲學詩畫為整理的——三個哲理小故事,折射人生大智慧!
故事1
一位負債纍纍的紳士,因為債主逼迫甚緊,每每行路不敢走大路,怕人遇見。故他總揀黃昏和夜晚繞小道出入,並且總是瞻前顧後、提心弔膽。
某日冬夜外出,走進一小弄,寒風襲來,突然感到有人抓住了他的衣襟,不僅瑟瑟發抖,慌的連頭也不敢回,跪在地上連連求饒,保證一旦有錢馬上還清。可是哀求了半天,對方毫無反應,回頭一看,根本沒人,原來他的衣襟被籬笆鉤住了。
哲理啟示:人們有時會心虛,會慚愧,因為最可怕的原告與證人是每個人自己的良心。
故事2
有一位英勇的君王,被仇敵逼迫得走投無路,不得已藏在一所破屋中,那時他萬念俱灰,再也沒有勇氣去面對前面的壯麗事業了。在悲痛絕望中,偶然看見一隻小螞蟻,吃力得爬著,但它決不放棄仍努力向上。他耐心的數過小螞蟻跌下來六十九次——並不灰心氣餒——終於第七十次到達了高牆頂上。
君王因此受到大大的激勵,終於鼓起了生活的勇氣。
哲理啟示:人生其實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在處境中絕望的人,戰勝生命絕望的力量恰恰在於生命本身,這種精神是一切傑出人物成功的因素。切莫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了一切,你還擁有未來。如果你自己的信心還站立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人能使你倒下。
故事3
詩人布雷克和一倫敦珠寶商在海岸邊觀日出。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把天空雲霞和海水映得萬彩千色、波光粼粼。
詩人問:「你看見了什麼?」商人答:「噢!我看見了一塊巨大的黃金在水面上浮起來,你呢?」
詩人說:「我看見了神的榮耀,我仿佛聽見天使群聲喊著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祂的榮耀充滿天地。』」
哲理啟示:相同的處境,因為不同的信仰而鑄就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又決定了不同的生活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