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關係最近是越走越近,相比之下,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就不是那麼和諧,而新加坡多半的人口都是華人,在中國人眼中,還是更喜歡馬來西亞。同為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你更願意去哪裡旅遊?
別人怎麼想的不清楚,但就小編自己來說,最近真的是對馬來西亞越來越有好感了呢!首先,馬來西亞景點多,吉隆坡可以購物,檳城可以觀光,沙巴可以度假,不管你是倦鳥、吃貨還是購物狂,馬來西亞總能給你你想要的。
吉隆坡
檳城
沙巴
其次,雖然馬來西亞華人只占大馬總人口的24%,比例沒有新加坡那麼高,但是這24%的華人都和你我一樣接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馬來西亞唐人街
在油管上《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評論區里,世界各地的兔子都在對種花家表白,除了留學兔、灣灣兔、香港兔、澳門兔,還有一兩隻不知道被怎麼拐來的土生土長的大馬兔,他們從小就識漢字、說漢語,更時常被父母耳提面命要時刻牢記自己兔子的身份,所以在評論區才會看到他們用中文簡體字抒發的對種花家強烈的嚮往!
因為同根同源,所以大馬這群兔子總是能最先接受中國的現代文化,並將其傳播出去。
在國內的小夥伴都在玩《王者榮耀》時,馬來西亞的華人也在玩,他們不僅玩還建了討論區,並把遊戲功略翻譯成英文,以供母語非漢語的小夥伴查看。
而與此同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食堂卻被傳出了禁用中文只留英文的消息。
所以這就很好解釋《奇葩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像顏如晶、胡漸彪這樣的馬來西亞選手而沒有一個新加坡選手了,他們連中文都用得越來越少,你還指望他們用中文去辯論,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所以在馬來西亞旅遊會說中文就好,有的華人商販甚至還會因為你說中文給你打折呢!
誠然,馬來西亞還有很多問題,比如馬航就讓許多中國人如鯁在喉,但除了馬航,你不是還有別的選擇嗎?
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在前不久發布的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學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十一,超過了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
不過這所令校友叫好、學子驕傲的大學,近日卻因為一紙禁令引發不少爭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 21 日報道,南洋理工大學的一家大排檔禁止攤位使用任何帶中文字樣的招牌,只留英文字。
這家大排檔中,大部分攤位都使用中英文結合的招牌。
原本,該大排檔的 12 個攤位中,只有 2 個攤位未印任何中文字樣。
而禁令一出,立即引發攤販和學校師生的抗議。一位攤主向記者表示,多數攤販對新要求都「敢怒而不敢言」,無法理解更換的必要性,但又害怕和管理層撕破臉。
很多攤販覺得,這所學校和中國學生有著很強的紐帶關係,為此他們對「去掉中文」的要求感到不滿。
禁令出在 8 月續簽合同之前,攤販們表示,為了不和管理層鬧得不開心,只好遵從這一禁令。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攤販採取貼貼紙、放展示牌的方式,來展示中文菜單。
學生們則表示,撤掉中文是對外籍學者和年長者的不尊重。新加坡的菜肴很本土化,用英文書寫常常令人摸不著頭腦。而對看慣中文的年長者來說,只有英文的招牌也顯得不太友好。
一名來自中國的學生表示,現在的雙語標識就很好啊,用不著撤掉中文。如果撤掉中文,不懂英文的人就只能看圖或者向攤販詢問了,這也增加了攤販的負擔。
此外,還有學生指出,新加坡有多元文化。如果招牌上只用英文,則顯得新加坡只注重西方文化。
新加坡書法家協會主席,現年 69 歲的陳聲桂向記者表示,南洋理工大學的做法令人「難以接受」。他表示,南洋理工大學所在的這塊土地曾是原南洋大學的校址,而南洋大學正是由華人創辦的,撤下中文招牌的舉動就是「數典忘祖」。
南洋大學創立於 1955 年,是當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海外的中文高校。這所學校由華人創辦,並得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僑的支持。
後來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併。1981 年,在原來南洋大學的校址上,南洋理工大學建立了起來。
原南洋大學校門
面對潮水般的質疑,一位大學發言人急忙向記者表示,他們已經責成大排檔的第三方管理者作出解釋。校方聲明,雙語在學校攤位上是可以使用的。
學校一名教授表示,南洋理工大學會向每個人保證,大排檔攤位招牌上可以使用中文,正如會有英文那樣,「作為一所世界性的學校,我們要包容多樣性,而中國文化也是新加坡這個多元文化社會的組成部分。」
然而,禁用中文的情況並不僅限於這家大排檔。南洋理工大學北區大樓廣場的一家超市也禁止使用帶有中文的宣傳牌,甚至不能播放中文歌曲。而爭議中的大排檔,也位於北區大樓廣場。
南洋理工大學另一北區大排檔,所有攤位的主要招牌只有英文。
新加坡地方不大,人口不足 600 萬,卻有著四種官方語言 —— 英語、漢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
其中,馬來語雖然是國語,會說的人卻不多。美國問與答網站 Quora 上有一名網友表示,新加坡 70% 的人口並不能流利地說馬來語。
普通話則因為華裔人口眾多,在新加坡非常流行。
但是在此前,首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決定,削弱普通話在新加坡的地位,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行政語言。
李光耀
經過他的努力,漢語和英語的地位在新加坡被逆轉。
作為一個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華人的國家,去年的一項調查卻顯示,新加坡日常使用漢語的人數已經被使用英語的人群數量反超,各種漢語方言的生存處境也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生長在中文環境里的新加坡人放棄了對下一代的中文教育,更多的年輕人甚至嫌棄自己的中文名字。
對語言的態度,往往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的開放和包容度。不知新加坡這個與中國有著眾多淵源的國家是否會與中國文化漸行漸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