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台灣經濟遭掏空30年,有機會迎接重新再起的歷史轉機。(網絡圖)
(台北23日訊)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早期赴中國的台灣一線大廠為避免被波及,紛紛掀起返台擴廠潮;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把生產基地移回台灣已是擋不住的趨勢,並認為,這是台灣經濟掏空30年來,重新再起的轉折契機,若蔡英文政府丟掉這次機會,台灣恐怕沒有明天。
「特朗普以降稅為手段,就像拋出胡蘿蔔,誘引製造業重返美國,這次貿易戰升溫,就像揮出鞭子,加速催促製造業回流美國。」
謝金河撰文指出,假如製造業可以搬回美國,過去20年來,台灣的人流、物流、金流不是西進,就是南進,台企把生產線移往海外,現在是否該思考製造業重返台灣投資的好時機?
電電公會日前發布產業調查報告,直指中國台商面臨6大障礙,如環評趨嚴面臨關廠命運、反避稅條款、兩岸關係持續冷凍、台灣品牌轉型不易、中資企業興起及工資上漲,經營成本日益上漲。
老謝指出,10月1日新稅法將上路,包括五險一金,每名員工薪資起征點是5000元人民幣,很多企業頂不住壓力;另外,港媒也報道,東莞港資企業從2年前的8萬家如今剩下2.5萬家,知名大廠三星、Nike、Adidas紛紛把產線撤離中國。
他認為,台商除了南進外,把生產基地移轉回台灣已是擋不住的趨勢,這是台灣經濟掏空30年以來,重新再起的一次重大歷史轉機,如果蔡政府能善於把握,台灣生機無限,如果放棄這次機會,台灣恐怕沒有明天。
「一旦台商回流,政府是否號召滯留在境外的10幾兆元資金回台,台商回流的課稅問題必須先解決,再者協助產業解決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難題也是刻不容緩。」
謝金河強調,蔡政府應嚴肅思考,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製造業回台,並努力解決多年來的投資障礙,台灣再起的大好機會就看這一次。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