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美伊之間關係便可用「水火不容」來形容。美軍大局增兵波斯灣,伊朗針鋒相對多次組織大型軍演。雙方的舉動似乎都在向世人傳遞一個消息,即兩國間矛盾的解決方式只剩下動武一條路。然而,就在劍拔弩張之時,美國突然「伸出橄欖枝」,要和伊朗簽署一項新協議。面對美國如此虛偽的提議,伊朗輕蔑的表示,美國只是在「嘲弄國際社會的和平呼聲」。
2018年9月21日據海外網報道,伊朗外長扎里夫就美國提出與伊朗重新達成新條約提議一事公開表示,伊朗核協議不是伊朗和美國兩家的私下協議,是經過聯合國認定的具有廣泛國際效力的國際條約。美國撕毀伊朗核協議已經違背全世界人民意願,所以其不能剛剛撕毀舊約就想與伊朗簽署新約。這對國際社會呼籲和平的聲音而言,無異於一個巨大嘲諷。
除公開譴責外,扎里夫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抨擊美國撕毀伊核協議並配上話題「#要不要臉#」。扎里夫指出,美國將「伊核協議」稱作「兩國政府之間的私下協議框架」,還說協議目的在於「尋求後續簽約」。這純屬沒有基本常識,「伊核協議」簽署系躲過參與且最後由聯合國安理會確認,是標準的的國際協議。美國撕毀協議行為已經違反國際法義務,應在國際法院接受兩項訴訟。
在兩國關係如此緊張時刻,美國突然放出所謂「和平信號」顯然並不是真心想和談,這是非常明顯的輿論戰。此前因為撕毀伊核協議,美國受到很大國際輿論壓力,再加上屢屢向伊朗發出武力威脅,國際國內反對聲音都很大。這種情況下,特朗普逐漸意識到,若強行對伊朗動武不僅可能面臨俄羅斯插手的不利局面,還會遭到盟友孤立,所以爭取輿論主動權非常有必要。
美國拋出所謂「簽訂新約」,其實質不過想藉此把壓力轉向伊朗一邊。如果伊朗同意談判,那無疑是背叛除美國外所有原伊核協議簽字國,而且也是變相承認原伊核協議無效。這樣美國就可以在新談判中肆無忌憚抬高要價,而伊朗則因為把原伊核協議簽字國全部的罪而無法得到他們的支持,處於非常不利地位,被迫向美國妥協的機率很高,美國可藉此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目的。
若是伊朗拒絕美國和談要求,那恰恰是美國所希望的結果。因為美國視伊朗為其掌控中東的「絆腳石」,但在反極端組織戰爭尚未完全結束情況下入侵伊朗難免「師出無名」,難以令國際社會「信服」,而且特朗普政府內部也有相當強的反對動武聲音。如果伊朗完全拒絕美國的「橄欖枝」,那美國就可以此為藉口,將伊朗列為「中東和平的阻礙」,然後「名正言順」出兵「討伐」,既能向國際社會有所「交代」也可以堵住國內反對者的嘴。
然而,美國的做法無異於自欺欺人。伊核協議是伊朗和多國共同簽署的協議,伊朗已經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逐步將核技術全部轉化為和平利用並允許國際社會檢查從而換取國際社會取消對伊制裁。但美國將如此鄭重的協議視作兒戲,隨意退出。這不僅對國際協議的權威性產生很大衝擊,還大大降低美國國際信譽。不要說伊朗,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輕易和美國簽署任何協議,因為不知道哪天美國就會撕毀協議。這種情況下,國際輿論不會因為伊朗拒絕和談而忽視美國對伊朗任何軍事行動。
想撕毀就撕毀,想簽署就簽署,美國對國際協議態度完全是隨心所欲。背後體現的是美國獨有的霸權邏輯,即所有事情都要按照美國的意願進行,否則就是「違背世界和平」,需要被「清除」。伊朗外長怒斥美國「不要臉」可謂非常精確,為給動武找藉口,甚至無視常識,硬將嚴肅的國際協議說成美伊之間的「秘密合同」。這種不負責做法使本已戰亂頻繁的中東進一步走向混亂,若美國軍事威脅伊朗的行為不能被阻止,那中東將可能面臨一場更大規模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