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2018伊始,各類祈福求神化解之說,也逐漸興起。趨吉避凶,實屬乃人之常情。遠離兇惡,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望。每到這個時候,或多或少都有信眾問我關於「犯太歲」消災祈福同樣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民間甚至寺院關於化解犯太歲主題的消災祈福活動。近日興致提筆,淺談我的看法以及對佛弟子們的一些建議:
一、 何為「太歲」 佛乎?神乎?
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傳統信仰中值年神靈之一,每年不同,太歲名號各異。歲者,年也,「歲」就是年的意思。太歲,也叫歲君,就是掌管一年運程的太歲君,即流年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根據道教傳統信仰的說法,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很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凶禍福。故而也是道教乃至民間人們祈福避凶的重要神聖物件。
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凶」。《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民間古語有雲:「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可見太歲,是道教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太歲是天道太歲神的簡稱。大乘佛教認為,佛弟子雖不皈依諸天,但應恭敬禮 拜諸天,原因是諸天能歸命佛陀、護佑正法、積善行德。據《金光明經》載,諸天於金光明會上,一一於佛前發菩提心,並親承如來法敕,常祐護受持、讀誦、書寫金光明經者。因諸天秉持法王囑累,巡行人間,以慈心輔翼有德,獎善罰惡,於是世人營建供佛齋天法會,誦經禮懺,施設淨食,以供養十方三寶、護世諸天及其隨從。為了表示自己敬意,可設壇供養諸天。
現在網路微信圈中流行的「犯太歲」「刑太歲」「破太歲」「害太歲」通常是指的生肖命理時值與太歲相沖,對太歲有不利的影響,從而命運不佳,乃至發生「災禍」等。
因此而得知,「太歲」信仰,「犯太歲祈福」並非佛教信仰,不是佛教修持的方法與祈福活動。
二、趨吉避凶的原理
我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命運的吉凶禍福,皆由我們自身的行為造作,而感招善惡果報。佛法的觀點,亦是如是。凡夫眾生的生老病死苦的生命相狀,由身口意業的造作,在生死流轉過程中呈現,不受他人(神)主宰。在佛教中,禮敬三寶,除了祈請三寶的加持,更重要的追尋賢聖足跡,是踐行慈悲行願,止惡行善,從自身的言行做起,結好善緣,培植福慧,用慈心善行之行來對生命品質進行改造提升。
人們嚮往順利吉祥,家宅興旺平安,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很多時候往往與現實有很大差異,人們只能接受順境,喜歡好的、順心的、吉祥的事物,而對逆境的來臨,感到恐慌,茫然而不知所措。孰不知,作為凡夫的我們,在生命流轉的過程中,必定會經歷生、老、病、死,命理學中也講生、長、旺、衰、老死,這都是對生命現狀的真實描述,目的就是讓我們正確的認識生命,用正確的方法改造生命。
因此,很多人將這種心願與嚮往寄託於神明,企圖用最簡單、直接、快速的方法,用金錢來消災來避凶,而從未在身心覺知上進行改觀,只是臨時的祈求神靈的庇佑,內心一時的自我安慰,不一定都能有祈福獲益的效果。本來祈福消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並無不可。但若只是通過金錢名利消災,用心不純,一味求安慰,作用非常有限,而且也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對三寶、賢聖、神明容易產生誹謗。
三、對佛弟子 「犯太歲」 祈福的建議
佛弟子應立足於信仰的本位,以純正的發心,慈悲的善行,美好的心願來祈福,通過熏習,止惡行善,一定能獲得三寶的加持,善緣的成就。切記不可盲目跟風,更不要迷信。特別是網路流行的「犯太歲」祈福消災商業炒作項目,如購買某個物品來轉運,佩戴神相來消災,甚至還有 「大師」專門化解「犯太歲」等業務。我們仔細想想,當一份禮敬聖賢,虔誠祈福的人之常情變成商業利益炒作,效果和不良影響可想而知。
那麼對於佛弟子的祈福有哪些建議呢?
01、請大家保持平常心,面對吉凶禍福。 以虔誠心恭敬心,祈請三寶的加持,也不單單只是說新年的祈福,期望在一年開頭用用心祈福而已。應當常懷善緣,把每一天都當做吉祥日,用平常心來祈福。一份善心念力,往往能產生巨大的能量與作用。
02、有心祈福者,不固定處所與方式。 可以誦持常誦的經典,常念佛號。發願迴向,或者遵照師承,來通過佛法中的修行生活,來祈請三寶的加持。
03、建議在新年伊始,給自己定立功課,通過自己的用功勤修,來提升改造自己的言行。 在佛教經典中,常見的《普門品》、《藥師經》、《行願品》、《金剛經》、《吉祥經》等,這都是佛弟子常誦熟悉的經典,常念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諸佛菩薩的道交感應,加持我們的身心。
04、應常行布施,護持三寶道場,利益大眾,結好每一個善緣 。 在合適的處所環境放生,發心吃素,在齋日受持八關齋戒、禮拜八十八佛、禮懺等,都是佛教中非常殊勝的培福修慧方法。
願眾生在新的一年,都能吉祥如意,幸福安康。除了口頭的祝福,更鼓勵讚歎大家的行動。作為佛弟子,能發心純正,常懷善願,從身口意上進行改觀,改善我們過去不良的言行,祈請三寶的加持,一定能消除違緣,善念成就;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