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二小子最近在村裡可謂是出盡風頭,當然這裡的風頭完完全全是貶義,不少人拿他做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教育兒子,不要跟陳剛一樣沒出息,娶個二婚婆娘,到時候被別人看不起。
說起來也很諷刺,這個村子所在的地區是中國著名的貧困地區,人們一說起這裡腦子裡便會不自覺的冒出:落後、愚昧、重男輕女、打工仔之類的固有印象。
這裡經濟發展很差,所以機會所有青壯年都出門自謀出路,在家謀生的不是公務員就是教師之類的吃公交飯的人。
在這裡特別是農村,男女比例極端不平衡,村子裡對於男孩有種病態的追求,他們的思維還處於部落時代誰家人口多誰就占優勢的思想,不單單是年紀大一些的人,包括一些見過世面的年輕人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觀念。
陳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只是這種思想對他的影響並不深。
從小學開始,他就發現學校里男生遠遠比女生多。那個時候並沒有聯想到以後的事情,但也有些疑惑,為什麼會這樣。
初中畢業之後,他沒有跟村裡其他兒時玩伴一樣輟學去打工,他的成績堪堪考上縣城的三中。這個高中教學質量比一中二中差的很遠,不過好歹也是高中,也是能考大學的。
當初家裡人都勸他輟學算了,反正上下去也沒啥用。不過陳剛堅持要上,甚至說暑假自己要打工賺學費。
老陳家男丁不多,父輩其他叔叔伯伯們家裡的男孩有些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了,所以他的父親一時心軟,也就答應他上高中的要求。
當時他們的想法是,反正也考不上大學,讓娃多讀幾年書,少吃幾年苦,也算是對得起他了。
可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就算在三中,陳剛依舊憑藉自己的努力,一下子考上了一本。
這可算是大新聞了,要知道在他們這個學習氛圍淡泊的地區,村子裡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那是不得了的事情。
家裡人的想法很簡單,上完大學,就可以光宗耀祖了,畢竟沒有人真的希望自己孩子一輩子打工。
陳剛進入大學之後,一直很努力,畢業之後也順利留了下來。
只是社會的殘酷性從來不會在學校里完全展現,真正進入社會,陳剛才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
無論什麼都非常的貴,但是一切都與自己之前的所見所聞不同,他深深的迷醉在這種感覺中。
當然,他的想法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工作三年之後,他拒絕了無數次父母要求他回家相親的要求。因為他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能夠得到的是什麼。
再說了,在老家結婚最起碼要幾十萬彩禮,這筆錢完全都可以在城市裡交首付了。
二十八歲的陳剛最終還是結婚了,對方是他公司的一位同事。這位同事離婚好幾年了,在遇到陳剛之前一直都沒有再戀愛。
不過這段感情自然遭到了陳剛父母的極力反對,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實在太丟人了。
陳剛不服氣,說老家村裡的男人,有多少三十多歲還娶不到媳婦的?都是你們這些老思想,最後會有報應的。
父母被氣得不輕,因為在他們看來寧可光棍也不能丟臉。
但即使有這麼大的矛盾,陳剛還是結婚了,雖然父母沒有來參加。
矛盾終究要解決,年底春節的時候,在老婆的勸說下,他決定回到老家看看。
他有些擔心,擔心父母會給他老婆臉色看,怕她難堪。不過到了家之後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有多麼的錯。
妻子在跟父母談過之後,一切都風輕雲淡。
陳剛迫不及待的問她用什麼手段,妻子淡淡一笑,說我只拿出一把鑰匙。
一把城市中五十平米的房子的鑰匙,說這是給你們養老的房子。
隨後一切歸於平靜。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