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推測,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那它到底還能存在多久呢?地球上有大氣層,氧氣,有水,溫度適宜,有生命的存在,稍有變化就可能會影響這些生命的生存環境,進而影響生命的存在,甚至導致其滅絕。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沒有生命生存,但地球還是正常存在的,導致地球發生巨變的唯一因素就是太陽。
如果太陽沒有了,那麼地球上的生物肯定活不了多久,根據天文學家比較一致的說法:大約在50億年之後,太陽的燃燒由現在的氫聚變進入到氦聚變的過程,先是變成一顆紅巨星,體積會急劇膨脹,紅巨星的亮度也會變成現在的1000倍,紅巨星急劇膨脹的過程中會先後將太陽系內側的幾顆行星水星、金星吞沒,緊接著就是地球,如果地球被吞噬的話,那麼對於地球上的生態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太陽的一生是很漫長的,它會先後經歷引力收縮階段、主序星階段、紅巨星階段以及緻密星階段。主序星階段是其穩定階段,將會持續100億年。太陽目前處在主序星階段,可以說太陽正值壯年,目前內部正進行著氫聚變,不斷散發著光和熱,地球也處在太陽的照料下生機勃勃,但地球的好景並不長,從現在算起,也就差不多還有三十億年吧。
30億年後,太陽將慢慢的向赫羅圖的紅巨星方向演化,不過30億年後的太陽正在去往紅巨星的路上,並沒有到達目的地,所以我們不必要為地球是否還能保持球體形態而擔心,真正應該擔心的是,我們該怎麼辦?
30億年後,地球的溫度將持續上升,太陽看起來也比現在更大了,等到40億年後,太陽才大得明顯,地球上的海水可能已經被蒸發殆盡了,森林早已不在,整個的地球看上去就像一個火球,被太陽烤得通紅通紅的。
太陽內部氫聚變快要結束了,在40多億年後,當氫聚變不在繼續,那裡就是一個氦核,屆時引力占上風,恆星的內核不斷收縮,溫度與壓強不斷升高,正好使氦核外殼層中的殘餘氫氣達到了「氫燃燒」的條件,但並不是氫聚變,於是氫外殼朝著收縮的反方向膨脹,看起來太陽是一點點變大了。
當然急劇膨脹的太陽並不一定要吃掉地球,因為太陽的質量也在減小,那麼引力也會變小,地球可能恰好躲過一劫,而水星與金星是肯定會被吃掉的。
如果地球幸運的存留下來,那麼地球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了,雖然上面已經沒有任何生命,但地球還是保住了。
這期間,人類絕對不能自己作死,比如更大程度的損害環境和生態,戰爭狂人們發動核戰爭,這些都有可能導致人類和生態的毀滅。
生態毀滅後,地球還照樣轉,一億年後又有新的生態圈出現,或許會有新的智慧生物創造出新的文明也有可能,但就與人類沒什麼瓜葛了。所以人類最關鍵的不是關心地球的死活,而是不要自己弄死自己,在此基礎上,團結和平發展,才是與地球共生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