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為,我會懷著滿腔的憤怒、自我為義和盡情發泄不滿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然後我能好受些,覺得自己依然堅強,並得到一種釋放的感覺。然而幸運的是,現在已沒有必要這麼做。我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只知道我對婆婆的態度已然改變了。
以前,婆婆和我的關係超出一般婆媳間的惡感。大女兒出生時,她就在我身邊。儘管我明確告訴她不需要她在場,但她還是留在了產房。生產過程中她甚至還摁著我的腿。那個蠢萌的助產士一直管她叫「你媽媽」,每次我都回復她:「不是我媽媽!」我真希望自己有力氣從產房走出去。
40個小時的艱難分娩讓我的心理受到很大創傷,一度鬱悶難過,不知所措。
我有兩周下不了地,而我的公婆卻希望我在他們幫忙看孩子的時候打掃他們家的衛生。他們希望我招呼來訪者並告訴每一個客人有婆婆在身邊幫忙是多麼幸福。他們希望我感恩,開心,而我卻只覺得沮喪、疲憊並一步步發展成抑鬱。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什麼都沒有說,可能是因為活下來已經用盡了我所有力氣。
當我和老公、孩子終於搬出她家,有了自己的家後,我的情況好了一些。但是恢復的過程漫長而又痛苦,說實話,此刻寫這篇文章,我的腦海里還不斷閃現當時的記憶。現在,這些記憶不像當時那麼讓我難受,但是記憶依舊在,而且可能永遠都會在,只是我已經在學習如何應對。
我的婆婆也在學習,我告訴她不要給我打電話,她聽了。我告訴她我已收到太多育兒建議,不需要她的建議後,她也不再(或者幾乎不再)提建議了。其實客觀地講,我的確認為她是個好母親,也是個好奶奶。
我發現自己不再生她的氣是在昨天和她視頻通話後,看著視頻里的她,我發現自己不再視她為一個傷害過我的人,我只看到一個女人,儘管已做了奶奶,但還是那麼思念自己剛剛過世的母親。她的脆弱和憂傷讓我震驚。我很早就原諒她了。但是這一次,我決定好好待她。
請不要誤解,我們仍然不是最好的朋友。我永遠不會成為她期待中的女兒,我也永遠不會完全信賴她。我會讓她記得孩子的媽媽是我,不是她。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解決掉婆媳關係中的一些難題。我們不會很親密。我們不會很享受和對方在一起的時間。但我們會和氣、禮貌、給對方送禮物並一起參與家庭活動。我們會微笑並儘可能相處得愉快,不再彼此討厭。
婆媳關係可能是最難處理的一種人際關係,更是男人情商的考場。言傳身教一定是父母自己的事,長輩只是起到幫忙的作用。
你是怎麼處理婆媳關係的呢?有什麼高招兒儘管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