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親子關係叫「最熟陌人」,你中招了嗎?

@ 2018-08-27

「最熟陌人」,這兩天這個詞在微博上大火,大家看完後紛紛表示中靶,一擊戳心。

這個新詞彙表達的是一種親子關係:父母明明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卻無法進入自己的內心,不經意間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曾經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時,父母教會了我們認識世界,我們的眼裡,只裝得下父母大大的懷抱。

而今,我們能與客戶當面溝通3小時,卻跟父母通話不足3分鐘。我們背對著父母,眼裡只剩下更高更遠的天地。

當交流變得例行公事,你對父母的了解還不如一個陌生人

我們的生活里早已出現了許多新事物,交了很多新朋友,我們的工作、愛好、心態都出現了變化,但這些我們並不會和父母說。漸漸地,父母越來越不了解自己,他們眼裡的自己,與真實的自己仿若兩個不同的人。那麼你對他們有多少了解呢?

知道父親的生日嗎?

你知道父親幾歲了嗎?

你父親的最大心愿是什麼?

你做什麼事最讓父親高興?

父親什麼時候最辛苦?

……

面對這些問題,不少網友表示很心酸。

有人說知道朋友的生日,知道男朋友甚至是偶像的生日,卻獨獨忘了父母的生日,忘了他們多大了……

這些看似簡單又很現實的問題,是上周播出的《同一堂課》中,代課老師徐帆留給紙房小學孩子們的課後作業。

課堂上,她教了《背影》一文。在此文中,朱自清對父愛的詮釋令人深刻。雖怯於言表,但父親那深深的愛都藏在了幾句簡單的囑咐和幾個朱紅的橘子裡,也藏在了那蹣跚離去又頻頻回頭的背影中。

與之相對的另一位代課老師馮侖,則給鼻頭小學的學生們講解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文章中,胡適回憶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關心以及與家人和睦相處的過程,展示了母親對自己的愛,以及自己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與徐帆相似的,馮侖也給孩子們布置了關於媽媽的作業。他給孩子們紅藍兩種顏色的卡片,在黑板上畫了一張媽媽的時間表。孩子們若是知道某個時間段媽媽在做什麼事,就寫在紅色的紙上,反之則寫在藍色的紙上。

當馮侖把孩子們的答案貼上黑板時,藍色的紙占據了半壁江山。

面對這張母親的時間表,不少網友也是大腦一片空白,還有人和鼻頭小學的學生一樣交了白卷。

對於這些人來說,父母是他們關係最親近的人,但心已經離得很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背影》和《我的母親》,是多數人學生時代的必學課文,也是從這兩篇課文上,人們對母愛和父愛有了懵懂的認知。然而許多人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別人的經歷不一定適用於自己。

為了讓學生們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徐帆和馮侖在節目中做了不同的嘗試。

馮侖給學生們上了一堂戶外課,讓他們售賣自己親手做的石花凍,並用賺來的錢為媽媽買一份禮物。相比於胡適把對母親的感激寫在了紙上,馮侖教會了孩子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母親的感恩。

徐帆的課堂上,孩子們學會了將自己對父親的感情融進畫里。

學生們給各自的爸爸寫了一封信後,徐帆將他們的父親請到學校,通過攝像機傾聽孩子們不曾說出口的感情。

兩位老師做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孩子們能和父母及時溝通,及時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要給自己帶來遺憾,不要像朱自清和胡適一樣,想說卻不再有機會。

年少時,總也看不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就是父親送兒子上學,中途還買了袋桔子給兒子嗎?這樣一件平常的小事,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人至中年,在《同一堂課》重溫課文後,終於感覺到它的好——樸素,感動於朱自清對中國式的父子情感有著細緻入微的體察和表達。

這不止是學生時代的必讀課文,更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看完《同一堂課》才發現,原來人生中該懂的道理,語文課上都學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

許多人不曾對父母說愛,不願與父母談心,是因為父母也不曾對自己做過這樣的事。

但你不知道的是,一句一句囑咐你飯要吃飽,待你出門,老是打電話告訴你注意天氣,多吃水果……這些在你看來是徒勞的「傻事」,可能是父母在手機那一頭說不出口的「孩子,我想你了」。

他們艱難地學習如何使用微信,在對話中用帶著閃光和玫瑰的表情包說聲「早上好」,用一篇心靈雞湯表達對奮鬥的鼓勵。

你笑他們的表情包土,他們轉發的文章迂,卻不知道這已經是他們為拉近與子女的距離做出的最大努力。

如果你接收到父母的「愛的訊號」,不要覺得他們的叮囑是一種嘮叨,不要將關心和愛拒之門外。試著多和父母說說「我愛你」,多和他們談談自己的內心,給彼此一個互相了解的機會。同時,這也是你對自己孩子言傳身教的過程。

古人云:「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如果只是說教而沒有如說的去做,孩子們就會拿其他更「高級」的道理來與父母爭論,只有父母做到了說到的,孩子們才會樂於模仿、樂於聽從。

《我的母親》的作者胡適,世人說他「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錢鍾書說他:「統言之,胡適之品格絕高於蔡元培等。」而在胡適自己看來,「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母親對胡適少年時代的極深影響,造就了一個君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們與你的交流方式,取決於你和孩子們、你和父母的交流方式。如果你嫌父母與你溝通的方式「笨拙」,就不要用同樣的方式來和你的孩子溝通交流。

不要等來不及的時候,才像朱自清一樣明白「自己當時真是太聰明了」。不要放任自己成為父母的最熟陌人,也不要讓孩子長大後步入你的後塵。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支持,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