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2 日訊)第14屆全國大選已過百日,選前高調狠批國陣,甚至犯險接近選前處於政治低潮的敦馬哈迪醫生的企業家丹斯里李金友,一早洞悉了前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和國陣的下場,加上一段感人故事,他才決定回馬參與「救國」,甚至坦言:豁了出去,死都不怕了!然而,很多人不曉得這軼事,這一切須在內陸稅收局以反洗黑錢及反恐融資法令(AMLA)調查他及追稅時,從頭說起。李金友也是馬來西亞企業促進會(PUMM)的創會會長,他在出席檳分會辦的《與名師有約6.0》分享會上,剖白這段鮮為人知的事。敢敢跟前朝的當權對著干,依他說,是因為「不想讓我母親失去尊嚴。」他說,大選前,他公開批評旅遊部前部長拿督斯里納茲里,甚至當政商界的很多人們都「敬馬哈迪而遠之」時,在PUMM的平台上,促成了馬哈迪與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同台,全因為自己想做對的事,而間中的道德勇氣,全是因為母親。
李金友:AMLA對付的是恐怖分子和洗黑錢的人,我兩樣都不是。回馬抗爭參與「救國」他說,他曾在母親逝世前承諾,不會做令母親沒有尊嚴的事。因此,當發生內陸稅收局以AMLA查他時,這令他覺得受辱,所以在與家人討論後,毅然決定,從新加坡遷回馬來西亞,參與「救國」行動。「我最大的勇氣是來自媽媽,我在她臨走時說,我不會讓媽媽沒有尊嚴,我絕對不會做令她丟臉的事。「稅收局發傳票給我時,我其實非常生氣,因AMLA對付的是恐怖分子和洗黑錢的人,我兩樣都不是,我身為媽媽的兒子,怎能被誣衊?所以我決定抗爭到底,誓言一定會運用所有力量討回公道。」他坦言,與太太決定回國時,他是已經:「狠下心腸,死也不怕。」李金友是綠野集團創辦人,他早年存放在一家外資銀行為數1億2600萬令吉的定期存款,被內陸稅收局扣押。之後援引AMLA查他。他認為,繳稅是公民責任,他不介意繳稅,但用該法令查他,是一種侮辱,所以他不能接受。分享會吸引超過150名PUMM會員及北馬區華商出席,當中包括該會顧問兼前總會長拿督雷智雄博士、總會長拿督薛國誠、全國署理總會長陳禮祥、檳城主席李榮海、署理主席陳淑鑾、大會主席黃玟皓,檳州顧問團拿督斯里許廷忠、張漢川、韓幗錩等人。
圖說:雷智雄(左起)、薛國誠、李金友、黃玟皓、李榮海、陳禮祥,以及陳淑鑾,會後齊齊合照留影。熟讀歷史經典洞悉納吉與國陣結局熟讀歷史與經典,李金友從中洞悉了納吉與國陣的結局。李金友坦言,他其實在政治以及上述史典中,發現納吉的行徑將會把他和國陣帶到一個不堪的結局,所以,當他決定回馬參與「救國」時,已是相當有信心,也不怕被對付的。「我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也有自信,尤其從我對歷史與政治的了解。」不說不知,原來當時李金友曾勸勉很多周邊的朋友,但反被這些人勸說不要和國陣對抗,要親近納吉才對。「但是,我認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當我知道納吉做的事情之後,我知道他再怎麼聰明、上天多眷顧他、只要福報完了就是完了。一如當年的馬可斯(菲律賓前獨裁總統)。歷史讓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他在會上鼓勵華商,多閱讀歷史及經典。華商應挺身關心政治李金友與許多商人一樣關心政治,但他的程度已去到「直諫」的境界,堪稱典範。詢及華商對未來的政治的參與可以去到怎樣的尺度?及如何才能擁有這樣的道德勇氣時,他直言:有不對,就應該講出來!他說,華社是構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各族在許多課題上都是命運共同體,因此華商不能在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上噤若寒蟬,反之,應在覺得不對的時候或有違反心裡的價值觀念時,就應該去做對的事。「就像中央政府是由222 個國會議員所組成,儘管來自不同州屬,但都直屬聯邦憲法下,因此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正當前朝被國際社會視為』盜竊統治『,國人才逼不得已要進行第二次的『獨立』運動,通過大選改朝換代。」他說,華商應該要在新馬來西亞時代更勇敢站出來關心政治,不過,一定要根據憲法以及5大原則。應適時重掌話語權他說,華商要知道本身對國家的貢獻非常大,甚至影響力更勝政治人物,但無奈因許多因素如宗教、歷史留下的問題及種族問題,而失去話語權。但是,如今華商不應只關心生意,也要適時掌握回話語權。「既然我國的財富是商人有份塑建的話,為何看到不對的東西,不敢出聲?」
圖說:李金友給納茲里的公開信,曾引起迴響,並讓華商意識到自己可以扮演更大的角色。熬夜寫公開信力駁納茲里李金友致予納茲里的公開信,是熬夜寫出來的!他透露,本身因AMLA事件後開始熟讀聯邦憲法,後來納茲里指大馬首富郭鶴年忘恩負義,李金友發現納茲里的言談其實與憲法不符,一氣之下,熬夜寫了一篇公開信,更漏夜致電包括本報在內的2家報館。最後,本報刊登此文,引起華社極大的迴響。他向現場超過150名華商點出,國家不是由政黨擁有的,華商要愛國,但不應效忠政黨。「更何況,政治人物的吃香喝辣的錢,都是各族納稅人的錢,因此,華商應站出來說句公道話。」應通過國會表決統考李金友表示,華教本來是可以團結華裔族群的課題,可惜卻因為被政治化而使華社更加分裂。他以統考為例,「砂州都可以承認了,因此若是以文憑角度來看的話,統考不應成為爭議,並且需要靠一個族群的智慧來共同解決。」他說,華社裡頭不應再出現太多的分裂與內鬥,而過去對華社不利的現象,其實與其怪別人,倒不如怪華社自己。「我們怪人家幹什麼?要怪就怪我們華社內部裡頭太多問題了。」他認為及建議統考其實可以通過國會表決來解決。他說,國會有222位議員,既然希盟占135個國會,那麼裡頭的華裔代表就可以嘗試說服非華裔接受統考,並在時機成熟時進行表決;反之,若不能通過,華社自然也得認命,畢竟這些代議士都是華社和其他族群一起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