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說】
從事幼教工作,比從事其他職業的用嗓頻率都要高,更容易出現用嗓不當或用嗓過度,造成聲音嘶啞、聲帶小結等嗓音疾病。因此,幼兒教師要善於保護自己的嗓子。老師們注意以下事項:
1.建立並嚴格執行合理的幼兒活動常規。
建立合理的常規是使幼兒的生活規律化、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動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幼兒習慣了班級的常規之後,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從而使幼兒從他律走向了自律,生活顯得井然有序,教師就容易順利地引導幼兒從一種活動轉入另一種活動,也就不會出現集體活動中你擁我擠、進餐時打倒飯菜等不良現象。教師也不會費盡口舌。
2.運用體態語引導、啟發教育幼兒。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過程中,如果教師組織活動僅僅注意有聲語言的作用,忽視體態語在交流過程中的影響,勢必加重教師嗓音的承受負擔。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恰當地運用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體態語,這對嗓音的保護是很有幫助的。如面對幼兒破壞紀律或不禮貌的行為,教師目光中流露出某些嚴厲的神情,就能使犯了過錯的幼兒感到慚愧,使幼兒改正所犯的錯誤;對表現好的幼兒,老師可向他微笑點頭以示鼓勵。充分運用體態語,可以少費很多口舌,達到保護嗓音的目的。
3.讓幼兒善於傾聽鈴鼓聲和琴聲。
幼兒教師常用手鼓和琴來與幼兒溝通。鈴鼓和鋼琴對幼兒教師的作用,如同指揮家的指揮棒。這根「指揮棒」應用得當,對保護嗓音大有裨益。面對活動室里鬧嚷嚷的一群幼兒,有的老師往往是彈一曲幼兒熟悉的要求安靜的音樂,或者讓鋼琴來代替教師說話,效果非常好。戶外活動中,要招呼幼兒回活動室或把幼兒集中起來,教師只要高舉鈴鼓不停搖動並伴以手勢,就能達到目的。實際上,要求幼兒安靜、站立、走步、坐下、拉圈、排隊等,老師都可以通過鈴鼓和鋼琴聲來達到目的。
4.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
有的老師性格比較急躁,看到幼兒犯了錯誤往往控制不往自己的言行,本著要使幼兒認識並改正錯誤的良好動機,而大聲當眾訓斥或責備幼兒,事後方覺自己嗓子累了、啞了、不夠用了。對待幼兒的過失或錯誤,教師應理智些,不妨輕言細語地講道理或悄悄地進行批評。這樣做既能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又能幫助幼兒改正缺點,還避免了老師用嗓過度。另外,要養成喝溫開水的習慣,使咽喉經常保持濕潤,也有利於保護嗓子。
當然,也有許多教師有自己獨特的保護方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大量喝水,避免飲用酒精和咖啡。保持體內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濕潤聲帶。
2、不要吸菸,即使是被動吸菸也應該避免,因為吸菸能夠明顯增加患喉癌的風險。
3、不要過度用嗓。不要尖叫不要在嘈雜的區域高聲講話。如果感覺嗓子發乾或者說話嘶啞,那就停止講話。講話的聲音要保持正常,不要過高或過低,低聲講話對於保護嗓音來說也是不利的。
4、不要過多地清嗓子。因為當您作這種動作的時候,氣流就會猛烈地震動聲帶,從而損傷聲帶。如果您覺得喉嚨難受,那麼就小口地飲水或是吞咽。但如果您必須不停地清嗓子,那就去找醫生檢查一下,也許是反流性疾病、過敏症等疾病在作怪。
5、當您因為感冒或者感染而嗓音嘶啞的時候,儘量不要講話。
聲音嘶啞治療方法:
1.拌吃銀耳。將白木耳洗凈泡脹,撕成條塊狀,先用開水燙過,再用涼開水漂洗之後加醋拌吃,每日兩次,食量不限,2 日後即可好轉。
2、拌吃芹菜。把芹菜洗凈,切後,燙過加醋拌吃,每次一小盤,每日2次。
3.飲濃涼茶水。將茶葉25克用開水沖一大杯濃茶水,冷卻後經常飲入。
4.風油精吸人。將風油精倒在潔凈的手帕上數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4~6次。
5.冷敷脖頸。用冷水或冰水浸濕毛巾,敷在前頸喉頭上,20分鐘左右,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