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思考,幼師教育隨筆其實沒那麼難寫

@ 2018-08-18

教育隨筆要這樣:

1、短小精悍

教育隨筆它一般篇幅不長,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

2、迅速及時

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鑑,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

總之,立意要新!新!新!

教育隨筆寫什麼:

1.教育感悟

這種類型內容廣泛,與教育有關的一切隨感隨想都可能列入其中。比如,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教訓,對教材的新認識,聽課時產生的新觀念,與孩子的交流中感悟到的……很多教師目前的寫作停留在這個階段。

2.教育敘事

教師真實地,儘可能客觀地記錄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親身參與的富有價值與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這是另一種意義的「講故事」,這種故事生動形象,來自真實的生活,故事包含一定的情境,問題,意義,並且一定是親歷的哦。

3.教學案例

老師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課堂活動的某一點為出發點來思考,做到小中見大。要包含真問題,要討論問題,要自覺的反省。不可只是通過教學隨筆,來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學技巧喲!

附 實 例

在快樂中學會分享

金秋九月,我們班迎來了許多新面孔。這些寶寶有的機靈古怪,有的活潑可愛。但是他們普遍有一個共性,就是具有很強「獨占意識」,這大概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這些寶寶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不會有人去跟他們爭搶東西,這也造成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但是到了幼兒園,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不能占為己有,而是輪流或交換來玩,也這也是培養他們的分享意識。

我們班裡的田田小朋友就是成長變化比較大的一個。記得她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抱著自己的繪本從不讓別人碰。我問她:「田田,你可以把你的繪本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嗎?」

「我不,我不,這是我媽媽買給我的書,是我自己的」,田田這樣回答。緊接著她一下子抱著書後退了幾步,生怕書被別人搶走了一樣。這個小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開始觀察這個小田田。

剛入園的孩子還在分離焦慮期,起初田田喜歡跟在老師後面,並不停地詢問媽媽什麼時候來接她,我開始耐心的去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時間久了,我們漸漸變的熟悉了。有一次,我又打開了繪本講故事,田田站在小朋友後面認真的聽著,時不時還跟我互動書里的內容。

講完後我藉此機會問田田:「田田,你看小朋友們都在分享自己的繪本,裡面有那麼多好聽的故事,你的繪本里一定還有更好聽的故事,你願意和小朋友們分享嗎?」田田高興的跑到書架里拿起自己的《大衛不可以》說:「老師,你給小朋友講這個」。看到田田有了分享的意識,我開心的表揚她:「田田真棒,都主動要與小朋友分享故事了!以後我們要和小朋友分享更多的東西哦!」

第二個星期,我鼓勵小朋友帶一些好吃的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發現田田又有進步了,她主動與小朋友分享她的海苔。她每發一片海苔就對小朋友說:「你應該對我說謝謝」,小朋友說完謝謝,田田開心的說:「不用謝!」就這樣她繞著座位給大家一人一片,此刻她臉上的笑容告訴我她沉浸在這個分享的時刻,就這樣她懂得了分享。孩子在快樂中慢慢學會分享,並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

通過我們班的分享活動,孩子們懂得了有好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也欣喜地見到了成效,漸漸地孩子們開始使用禮貌用語了,也有孩子願意與小朋友分享玩具了。分享,並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家吃這麼簡單,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能夠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經驗、快樂的情緒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在分享中不僅感受著快樂,又學會了懂禮貌。孩子的內心是純真而善良的,只要我們老師善於發現,從每一件小事上去引導孩子、鼓勵表揚孩子,你會發現將會有一份驚喜在等著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