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的民間遊戲集

@ 2018-08-18

一是將民間遊戲融入體育活動。在民間遊戲中,體育遊戲是占多數的,將民間體育遊戲引入健身領域,合理利用,既能繼承弘揚民間文化,又能增強幼兒體質。如「跳繩」遊戲中,孩子們只有手腳協調才能順利地跳過去;

「老鷹捉小雞」遊戲中,孩子們既要抓緊「雞媽媽」或前面「小雞」的衣服,又要保證在躲避「老鷹」追逐的過程中不掉隊、不摔倒,對手臂力量和腿部肌肉是很好的鍛鍊。

「踩高蹺」遊戲中,孩子們首先要保證踩上高蹺不掉下來,然後再手腳並用讓自己走起來,在此過程中手部動作、腿部力量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一系列遊戲不僅能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鍛鍊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而且有利於幼兒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二是將民間遊戲融入數學活動。在開展各類民間遊戲活動時,我們有意識地滲透數學知識,如小班玩「扔沙包」的遊戲,分組把沙包給每位幼兒,計數看誰扔得多、扔得遠,這樣五以內的數就輕輕鬆鬆被幼兒接受了。

在「老鼠籠」遊戲中,「老鼠」將偷到的「糧食」不斷放入「囤」中,最後數一數一共偷了多少「糧食」,發展了幼兒的計數能力。

三是將民間遊戲融入語言、藝術活動。在「跳皮筋」「跳竹竿」遊戲中,我們將琅琅上口的古詩文或兒歌、童謠融入其中,和著歡快的音樂,孩子們在竹竿、皮筋間邊唱邊跳,在輕鬆愉悅中節奏感、語言能力都有了提高。

改編與創新民間遊戲由於受地域、時代等因素的限制,有些傳統遊戲不易被現代兒童所接受,因此我們對其中一些遊戲進行了適當的改編與創新,使遊戲更具趣味性和發展價值。

例如:把自然鄉土和廢舊材料投放到遊戲中,進行遊戲活動材料的創新;對玩法單一、單調的遊戲,師幼積極開發探索,創新遊戲的玩法。

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的民間遊戲

搖 元 宵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遊戲的協作能力。

遊戲方法

幼兒人數不限,一分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與「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大人」雙手從「小孩」腋下穿過抱住「小孩」,按兒歌的節奏向兩邊搖動「小孩」,直至念完兒歌,然後抱起「小孩」轉一二圈。遊戲重新開始。

遊戲規則

1.搖動「小孩」時,必須根據兒歌節奏進行。

2.搖動時「小孩」雙腳不能離地。

附兒歌

搖搖搖,搖元宵,

我的元宵是寶寶;

穿紅衣,戴紅帽,

不說話,總愛笑;

吃飯不讓媽媽喂,

走路不讓爸爸抱;

看見小鳥點點頭,

看見客人問聲好。

蒸 饃 饃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語音的節律及語言與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方法

甲乙兩人面對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錯放在膝蓋或桌子上。

遊戲開始,兩人邊念兒歌邊輪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後搭在最上面。每念完一句做動作一次,反覆進行。

遊戲規則

遊戲時,兒歌不能念錯,伸手要快,有節奏地進行。

建議此遊戲也可三人玩。

附兒歌

小狗熊,離開窩,

來到河邊蒸饃饃,

和好面,點著火,

只有鍋蓋沒有鍋。

小狗熊,忙回窩,

一看氣得發了火,

窩裡有鍋沒有蓋,

窩外有蓋沒有鍋。

抓 包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準備

沙包若干只。

遊戲方法

幼兒通過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定遊戲順序。

將沙包撒落在桌上,操作者取其中一隻沙包往空中一拋,要趁沙包未落下時敏捷地抓起桌子上的一隻沙包,然後放置旁邊。第二次抓兩隻,第三次抓三隻,以此類推,直至抓完所有的沙包。

遊戲規則

1.用同一隻手完成一系列動作。

2.如遊戲中接不到拋出的沙包即為失誤,應交換角色重新開始。

背 磚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準備

小籃球若干。

遊戲方法

若干幼兒,每人背一個球,用雙手托住,邊念兒歌邊做走路動作。

遊戲規則

球不能掉下來,誰的球掉了即為失敗者。

附兒歌

買磚,背磚,

老爺,上山,

走一步,踮一踮,

看誰跑在前。

拍 大 麥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協作遊戲的能力。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遊戲開始,兩人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念「一籮麥」時,乙兩手合攏,甲雙手同時摞乙的兩手背;念「二籮麥」時,甲兩手合攏,乙雙手同時摞甲的手背;念「三籮開始拍大麥」時,動作同「一籮麥」;從「噼噼啪」開始至最後,兩人邊念兒歌邊按節奏對拍:先自拍一下,然後右手拍對方右手,再自拍一下,然後左手拍對方左手,依次進行。

遊戲規則

摞手背時兩人必須輪流進行。

建議

對拍時,可根據幼兒發展水平,增加或降低拍手難度,變換花樣。如:

(1)兩人同時伸出雙手,手心手背對拍。

(2)先自拍一下,然後左手拍對方右手,再自拍一下,然後右手拍對方左手。

(3)先自拍一下,右手拍對方左手(連續兩次),然後換左手拍對方右手(連續兩次)。

附兒歌

一籮麥,二籮麥,

三籮開始拍大麥。

噼噼啪,噼噼啪,

大家來打麥。

麥子好,麥子多,

磨面做饃饃。

饃饃香,饃饃甜,

愛惜糧食要牢記。

推 小 車

遊戲目的

鍛鍊幼兒手臂力量,培養幼兒協調合作的能力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甲扮「小車」,乙扮「推車」人。

遊戲開始,甲爬於地,乙兩手握甲雙腳腳踝,提起。此時,甲用雙手,乙用雙腳,兩人邊念兒歌邊協調前行。

遊戲規則

「推車」人不能用力過猛,速度也不能太快。

建議

1.兩人經常互換角色,反覆進行。

2.此遊戲適合在戶外草坪上進行。

附兒歌

吱呦呦,小車叫,

推上小車賣甜糕。

誰要?誰要?

我要!我要!

娃娃吃得眯眯笑。

炒 黃 豆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手拉手相對站立,邊念兒歌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兒歌最後一個字時兩人同時翻身。

遊戲規則

兩手拉緊不能鬆開。

建議

1.小班幼兒可先轉體180度,背對背站立,準備一下再轉180度,面對面站立,這樣繼續進行。

2.中、大班幼兒可連續翻。

3.此兒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濃。

附兒歌

炒炒炒,炒黃豆,

噼嚦啪啦翻跟斗

滾 鐵 環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準備

各種鐵箍或廢舊自行車鋼圈作鐵環,鐵鉤或木棍若干。

遊戲方法

滾鐵環時,幼兒一手握鐵鉤(或木棍),輕輕套住鐵環,稍用力推,鐵環向前滾動,人隨後跟著。鐵環始終不倒,可一直玩下去;滾動的鐵環倒下則由其他孩子接上來滾。

遊戲規則

鐵環倒下,遊戲者則為輸。

建議

1.滾鐵環時要把握好鐵環的重心,持棍或鐵鉤的手用力適度,左右擺動也應得當。

2.要掌握好路面凹凸情況。

3.待幼兒熟練掌握後可進行比賽,也可表演。

做 豆 腐

遊戲目的

複習稱謂詞,培養幼兒協作能力。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面對面坐,雙手相拉,順一個方向做「推磨」狀。同時進行一問一答,如果回答不出或回答重複,問、答雙方調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遊戲規則

一問一答順一個方向做「推磨」狀,動作要協調。

建議

問答稱謂可隨機安排。

附兒歌

推推磨,拉拉磨,

你推我拉做豆腐。

問;做好豆腐誰來吃?

答:外婆吃。

問:外婆不吃誰來吃?

答:舅媽吃。

問:舅媽不吃誰來吃?

答:舅舅吃。

外 婆 橋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協作能力。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一前一後坐在草坪上,後一幼兒雙手搭在前一幼兒肩上,邊念兒歌邊搖動。

遊戲規則

搖動時兩人朝一個方向。

建議

此遊戲適合小班幼兒。兒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濃。

附兒歌(方言、普通話)

搖呀搖,搖到外婆橋, 搖呀搖,搖呀搖,

外婆叫我好寶寶, 一搖搖到外婆橋;

你來抱,我來抱, 外婆好,外婆好,

抱到瓶邊去拿糕。 外婆叫我好寶寶。

搖 船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協作能力。

遊戲準備

小橋(替代物)。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面對面坐在對方腳背上。兩人輪流將對方身體往上翹起,依次輪流搖擺移動。

建議

1.遊戲可幾個組同時進行比賽(朝小橋方向移動),先到者為勝。

2.此遊戲適合在草坪上進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