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末伏,冬病夏治最後十天,3步走、做3事、護3處,秋冬更健康

@ 2018-08-15

8月16日至8月25日,是今天的末伏!

也就是說最好的冬病夏治時節只剩下十天!

而此段時間也被成為是「秋老虎」!

末伏,代表著,即將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

明日末伏,冬病夏治最後十天,吃3物、做3事、護3處,秋冬更健康

末伏期間,要3步走,秋冬更健康:

第一步:夏末初秋先排濕再進補

自製一杯祛濕茶飲,每日飲用:

取蒲公英根0.7g、五方草0.1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為一袋製成蒲公英五方草茶,每日1~2次。

方解:

蒲公英的主要功效為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五方草也叫馬齒莧,能散血消腫,利腸滑眙,解毒通淋。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仁和赤小豆莫屬。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槐米可清熱,涼血,堅腎水。

芡實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幾者搭配在一起,祛濕健脾效果最佳!

第二步:進補

經過了三伏天,身體體力消耗很大,流汗也比較多,所以需要在祛濕以後進補,補充體力,建議大家可​​以用雞肉。

雞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溫中補精的作用,對氣虛、血虛、腎虛都有很好的補益功效。

常常用老母雞燉湯補身體,這是歷久傳承的食補佳方。

雞肉湯

材料

鮮雞肉半隻,火腿1小塊,食鹽1/2茶匙,蔥1段,姜1塊,八角1顆,水適量。

做法:

1、將雞肉切成大塊,鍋中加水,涼水入鍋煮開,直至出現浮沫。

2、將雞肉撈出,用熱水進行沖洗後放入燉鍋中。

3、然後將準備好的蔥、姜、八角和熟火腿裝進茶包,一起放進燉鍋。

4、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3小時至雞肉熟爛。最後加入適量鹽即可,

第三步:增免疫

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如果抵抗力較差極易生病,所以我們要注意提高身體免疫力,讓自己安全的度過秋季。

牛奶類和一些豆製品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有助於增強身體呼吸道和內臟器官抗感染的作用,房子呼吸道疾病。

並且黃豆中含有的大豆蛋白易被人體吸收,它和乳蛋白同樣可以構成人體內的抗體,從而增免疫。

夏秋交換之際,做3事,秋冬更健康:

第一件:常曬太陽

夏季很多人都不願意出門,甚至是出門也要做一些防曬的措施,所以身體很缺乏陽光的沐浴。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陽光也不會太強,所以建議有時間的情況下多曬曬太陽。

經常曬太陽,有助於增強人體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提高造血功能,更有益於脾胃。

第二件:睡眠足

秋冬天因為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會出現嗜睡的情況,這是身體的一種自然反應。

但事實上睡眠的質量與人體的免疫力有直接的關係,一旦睡眠不好,身體的各個器官無法正常修復和工作。

6~8小時,但也可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第三件:堅持運動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每天堅持運動30~40分鐘,人體的免疫細胞會增加很多,抵抗力也相應的增強。

至於運動的強度要因人而定,並不是越強越好,要根據情況,事實上,散步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散步既方便,又隨時隨地可以做。

明日末伏,冬病夏治最後十天,護3處,秋冬更健康:

第一處:心臟

晚立秋,熱死牛,現在正值民間所說的秋老虎時節,天氣仍然酷暑難耐,出汗較多。

當身體中津液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血液粘稠的情況,所以建議大家在此期間一定要注意保護心臟。

切不可情緒激動,過度貪涼等,這些都是傷害心臟的行為。

第二處:腰眼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

雖說三伏還沒有完全過去,但是早晚的溫度還是處於慢慢下降的趨勢,很多年輕人習慣露腰等,這是很傷害腎臟的。

建議除了注意保護腰部,不要外露,還可做一些按摩腎俞穴的小動作。

第三處:肚臍

肚臍也是神闕穴的所在,對於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肚臍的溫暖。

溫暖神闕穴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保養神闕穴可採用揉中法:

即,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每次360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