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微信班級家長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藉助即時通訊工具,家庭和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聯繫越來越便捷、緊密,不得不說是家校管理上的一個進步。
最近「嚴書記的女兒」事件在微博上掀起巨浪:起因是一位幼兒園老師在班級家長群里批評一位小朋友,被孩子媽媽瘋狂「反擊」,甚至搬出身居高位的孩子父親來要挾,在微信家長群里引發了眾多家長的不滿。
不過,今天我們不聊這件事背後的糾葛,先聚焦於「家校聯繫」這個對每位家長來說都是家常便飯的「必修課」,從班級家長群的表現,說說什麼樣的家長才是老師信賴、其他家長也樂於相處的典範。
老師們已經習慣了在班級家長群里發布重要通知、學習資料,家長們有疑問也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
王老師的煩惱
後來,我再發完通知,會要求家長少一些客氣話,只要標記學生姓名接龍就行,確保每個家長收到通知。但是,又發現家長因此不敢輕易說話了。
最後,我迫不得已新開了一個群,叫「家長通知群」,這個群只有老師發通知,家長禁言,而原來的群用於接龍和家長交流。
王老師內心表示:
看來,關於家長群,老師們還是動了一番腦筋,那麼家長呢,咱們的班級群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呢?咱們在使用班群的過程中又應該避免哪些問題呢?
什麼樣的家長容易在群里拉仇恨?
一個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級群,只因都想看到孩子的成長。
每天多次在班群中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生怕孩子在學校出現新「狀況」。
時不時把孩子完成的作業、作品發到群里曬,驕傲地請大家點贊,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師給予關注。
老師一發話,馬上回應:「收到,謝謝老師!」「您辛苦了,保重身體」...... 使得通知被淹沒。
集贊、代購、投票、廣告……
因為個別問題在群里爭論,道德綁架,要求老師和其他家長評理、戰隊。
總結:家長群其實和其他所有的社群一樣,需要大家遵循一定的規則,需要時刻謹記:傳遞信息和互相交流是基本的功能 ,所有干擾到正常功能、對別人造成打擾的行為,其實都是不受歡迎的。大家關心孩子,就應該在與孩子密切相關的群體中保持自己的禮儀,以便以後更好獲取信息、互助協作。
聰明的爸媽這樣使用家長群
自我調節能力強,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對班主任充滿信心。
心態友善、平和,積極成為良性溝通的一份子。
曬自家娃要適度,可以表揚自己看到的班級別的孩子的好習慣、做的好事。比如,「今天我家孩子上學的時候發燒了,曉芸不僅安慰她,還幫她報告了老師,後來又陪她去了校醫室,我們都特別感動,有這樣有愛的同學,我們太幸福了!」
理性對待班級群,只關注與自己相關的信息,避免盲目點贊或站隊。
晚上儘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響他人休息。
有重要事情、非普遍現象的事情,和老師直接聯繫,不在微信群渲染、發泄。
總結:人見人愛的家長其實做到兩點就好:友善、克制。對其他家長、對孩子的同學、對老師都始終保持有親和力的態度,懂得感恩,不吝讚美;當涉及自己孩子的時候,也能保持客觀理智,不隨意宣洩情緒。
信息時代,班級群是加強家校溝通的重要渠道,願每一個家長群都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讓溝通更高效,讓感情更融洽,讓孩子們獲益更多。
洋蔥數學陪你一起,在家庭教育的路上砥礪前行,成為新時代最受孩子喜愛的酷爸酷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