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幼兒園老師特別單純、美好,和孩子在一起無比快樂,不用人情世故,不用勾心鬥角,做個快樂的大孩子,尤其是聽到小朋友喊一聲「老師媽媽」,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
但,在看過一位幼師的年中總結後,卻讓人充滿了辛酸……或許這些就是幼師想逃離幼教行業的原因吧。
永遠有干不完的活
幼兒教師永遠有干不完的活,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什麼教學筆記、教學案例、觀察筆記、幼兒成長故事、專題論題、活動記錄……
環境創設、區域活動創設、家園聯繫等等,每一樣都要做,而且要時時更新,常常從早干到晚。沒完沒了的活動,親子運動會、家長公開課等等,還有開不完的會議和無休止的比賽。
加班加點已成常態!
安全責任巨大
幼兒園教師的安全責任,可以說非常巨大,總擔心小朋友有個閃失。據說,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僅次於消防員。
帶班的老師寸步不離班級,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連上個廁所都得百米衝刺、爭分奪秒。孩子若摔了個包,恨不得那包長我頭上;若出了點血讓我血流如注來對換!只求孩子們千萬不要撞了、磕了、跌了、碰了......
曾經有一位幼師說,每天看著所有的孩子都安全回到家我這顆心才能放下來,另一個說,我是看著班級的群里什麼事情都沒有才能好好睡一覺。然而睡覺時也常常會被某個孩子從哪裡摔下來的噩夢驚醒。
角色轉換快,精神分裂初顯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角色轉換過快:剛剛還像個學者似的在搞研究;眨眼就在給小孩洗尿褲子了;忽然又得像神經病似的當演員,演小貓、小狗什麼的;出去玩的時候是個撿垃圾的,把一些破爛東東撿回去廢品利用……
精神分裂初顯:幼兒園老師永遠是溫柔善良的,喜怒哀樂不可溢於言表,明明不開心,還得滿面微笑;明明不想說話,可還得保持熱情。
名副其實的「破爛女王」
看到什麼垃圾第一反應就是思考能用來幹什麼。幼兒園環境創設、區域活動創設,整個「科技創新大寨」。
班級主題牆、區域活動創設、班級櫥窗、家園聯繫欄等等,每一樣都要做到時時更新。有時精心布置了主題牆,還沒展示幾天,就要拆下來,絞盡腦汁的重新策劃,找一些破爛當成寶貝,畫了剪,剪了貼,貼了撕、撕了掛,弄得滿滿當當、五花八門、五顏六色,不斷地換啊變啊,樂此不彼的從早忙到晚。
區域活動的玩具不是擺設品,那些買來的玩具好看不管用,唯有用一些廢銅爛鐵、瓶瓶罐罐、舊衣服等DIY玩具,那才是「寶」,才能體現出水平。
家長工作越來越難做
辛苦地工作著,腦子整天想著孩子,卻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在家孩子怎麼摔大人都覺得沒事,怎麼罵都覺得是天經地義,可在幼兒園,孩子自己跌倒了就和老師不依不饒,鬱悶!
有的家長來接孩子放學,先把孩子從頭到腳檢查一遍,就差沒看孩子有沒有少了根頭髮了!
你以為下班後時間就是你的了?然兒回家之後並不等於你的工作完全結束,家長會來電話問一下今天表現怎麼樣,有沒有大便啊,和小朋友玩得好嗎?還有的直接說,老師我家孩子說有人打他了怎麼回事……諸如此類。
工資少、待遇差
同樣是教師,什麼考試、比賽、會議從不忘記我們幼兒教師,但關鍵時候有點福利待遇了,卻常常忘記幼兒教師也是教師!當別人用不勝羨慕的眼光問:你們一個月能拿四、五千吧?我:其實……
社會地位低,得不到認同
別人總覺得當幼師不需要什麼文化,簡直都是小兒科,都以為咱們都是低學歷人群;其實我們要學這學那,家裡證書一大堆,所有教師基本都是專科、本科學歷。別人都以為我們能唱的都是兒歌,畫畫只要畫個小貓小兔,跳舞只要伸伸胳膊,殊不知聲樂、鋼琴、舞蹈七八級的老師大把抓!
這篇年中總結道出了千千萬萬一線幼師的內心,也寫出了當下幼師行業的真實生活狀態。其實,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遠遠不止這些,她們超負荷的工作已是司空見慣。
請大家多一些諒解,少一份爭論,就能溫暖每一個老師的心。讓優秀的幼兒園教師不在逃離自己所愛的幼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