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日綜合電)還記得在中國境外海面上,晃了一個多月的美國大豆船「飛馬峰號」嗎?終於進大連港了。而中儲糧將會為這首批繳交25%關稅的大豆,付出600萬美元(約2451萬令吉)的稅款。
據路透社周日最新消息顯示,「飛馬峰號」大豆船終於在周日凌晨停泊大連港。 路透社稱,「飛馬峰號」進入船塢就意味著貨物將被卸下,這也將成為中美貿易爭端加劇後,第一批進入中國的美國大豆。這批大豆的買家是中儲糧。另外,還有一艘載有美國大豆的船隻「珍妮弗星號」自7月24日抵達大連港後一直拋錨停泊至今。
載運7萬噸大豆的飛馬峰號資料圖。
路透社周日消息指,飛馬峰號已經停靠大連港。
另外,據中國財新網周六引述中儲糧油脂公司消息稱,由於前期到港船隻集中,「飛馬峰號」一直在大連港口外錨地排隊等待卸貨通關,預計近日將開始卸貨,並辦理後續繳稅通關手續。
中儲糧表示,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和已生效的對美關稅措施規定,依法繳納各項稅費。據悉,這筆稅費,將高達600萬美元。
在外海漂流一個月
早前,為反擊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中國同時宣布對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而大豆就在這一批加稅商品名單中。為趕在關稅落地前抵達大連港,「飛馬峰號」載著7萬噸大豆在海上開足馬力一路狂奔,原本計劃7月5日下午4點運抵大連港,但最終於7月6日17時左右到達。
英國衛報上周三的報導標題稱之為,「生死時速為了趕『死線』(deadline),大豆意外在中國社交網絡走紅」,「飛馬峰號」未能在關稅加征落地前抵達中國,但船隻到達後沒有離開而是就地拋錨,一直滯留在海上,在中國境外繞圈航行,「價值超過2000萬美元(約8170萬令吉)的大豆在太平洋上漫無目的地漂流了一個月。」
文 :路透社、英國衛報、中國財新網
圖: 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