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動及過動孩子,不是嚴格管教就有效

@ 2018-08-10

【過動,不是嚴格管教就有效的】這兩天有媽媽問到,學校裡有很過動及情緒暴躁的孩子,很擔心自己的小孩,跟這些小孩在一學習,會被影響,因此想換學校!我想,這是人之常情,但在教養的立場,我會換種做法:1:當孩子的玩伴愛生氣或會打人,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們,並學習控制情緒,讓自己變成受歡迎的孩子!他們是最好的教材!2:當孩子的玩伴不遵守遊戲規則,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思考並回想,有禮貌的表現是什麼?以及分享、輪流、等待的必要性!他們是最好的教材。3:當孩子的玩伴能力比較弱或年紀小,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去發展同理心及學習照顧關懷!他們是最好的教材。親愛的爸媽,孩子在成長中,我們不可能一直幫孩子選擇最舒適的環境,他們需要的是透過經驗,磨鍊出能適應環境及抵抗挫折的能力,所以是不是負面教材,看教的人如何引導了。看到過動兒被學校老師貼標籤的新聞,心中真的非常難過,其實,社會真的需要對這些孩子多一分了解與關懷,融合式的教育真的急需落實。孩子是不專注?還是過動?還是好動?所有家長都需要一同來了解!我常跟很多家長與老師釐清幾件事,第一個是過動是一種症狀、不是品行問題;再者,過動是可以透過行為的教育及療育,讓團體中的行為問題降低的;最後,過動兒對周遭人如何看待他們,內心也是很敏感的。我們當然需要同理老師在帶這群孩子的辛苦,因為一個老師要同時對很多孩子負責;但是這群孩子的活動量高坐不住,常分心與干擾,仔細想想,難道是他們所願,我想也非教養者所願吧!記得多年前,我曾經治療過一個過動的小男生,在互動過程中,孩子竟然哭著向我求救,說大家都覺得他是壞孩子,聯絡簿每天都是滿滿的紅字,可是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可不可以不要去上學?可見孩子在他的環境中遇到多麼大的挫折,有時甚至讓他們放棄了學習!我想解決之道,還是要讓家長有多一點教養的方法,以及要讓老師輕鬆經營他們的班級,以下提出家庭篇與教室篇的過動孩子策略:

過動兒家長教養策略 保持冷靜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 說的再多不如直接做給他看 事先訂好規則確定孩子有聽到 利用馬錶或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 獎罰要明確 針對孩子行為處罰,不可以罵孩子的人格 少吃甜食及油炸食物 讓孩子寫功課前(或需要專心很久的學習前),身體先動一動 要觀察孩子注意力快用完了,就讓他休息暫停 找出孩子學習的強項 讓孩子的目標,有可能達的到 別忘了關心的語言

過動兒的班級經營 ?教室環境 座位避免靠窗門邊 座位周圍安排專心同學 書桌上教具或用品簡潔就好 在教室明顯處貼上班規 ??老師 使用簡短明確的指導語,並請孩子複誦 將孩子分組,激發孩子的榮譽心 表現好的及不好的行為,使用集點代幣制度紀錄 有時讓孩子設定自己的完成目標 提醒孩子下課去講話、去活動 不要剝奪下課時間的身體活動 引導孩子調控自己的引擎速度,何時冷靜就何時開始 觀察孩子的團體優點,講給所有的孩子聽 與人發生衝突時,對事不對人的處理 ?跟孩子說今天表現得很好的地方,希望明天維持 跟孩子說今天表現不好的地方,相信明天不會有 利用三明治話術鼓勵」你之前很棒,但這次真的很危險,下次一定不會也不敢,對不對?」 ??課程安排 早自習前可以讓孩子先動一動 下課時間給予充分運動的機會 讓孩子戴手錶,更有時間觀念 給予小老師角色,讓孩子建立正向的形象 作業內容的量分段調整 在書包上貼上檢核表,避免回家時漏東漏西 相關研究認為,過動兒主要是由於大腦控制的能力薄弱,因而造成在衝動控制、工作記憶、語言社交、專注力甚至是行為出現問題,讓孩子常常狀況外。因此教導這樣的孩子時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利用強勢的處理(如以暴制暴),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產生其他學習問題,相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結果。過動兒還是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包容,過動兒也有很多優點,如熱情、積極、有創意…,你的接納,他們一定能感受,在教養過程中,教學相長,我們真的隨時隨地都在學習如何當個好爸媽及好老師。


相关文章